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未盗清帝陵系列
ISBN: 9787205077372
徐鑫,满族,1973年生于河北省遵化市。受父亲徐广源先生影响,自幼爱好历史,对清代陵寝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开始在清东陵工作,正式解读清陵——这部用砖石瓦木写就的清代历史,致力于清代陵寝的研究、发掘和保护。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文章数篇,出版有《走进香妃墓》、《点击乾隆陵地宫》、《雾开慈禧陵》、《香妃遗事》、《悬念康熙陵》、《铁腕女人》、《香妃画像》、《地下佛堂》等多部著作。
二、“南面独坐”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在沈阳 皇宫大政殿登基即 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因此,在历史上他被 称为“天聪汗”。 当时,皇太极掌舵后金汗位后,他面对的是国内 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困 难,而他接手的却是一个由八王共同执政的政权,汗 权陷于八王阻力,军 国大计需要“共议”后方能执行。这一切现实问题都 在告诉皇太极,他的 帝王之路只是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不过还好 ,对着这些困难和阻 力,皇太极早已胸有成竹,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于是他采取了国内的 社会环境和政治改革两手抓的原则: 一、猛药治国。即,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民地 位。 努尔哈赤后期推行的一些国内政策,如降汉民为 奴、“计丁授田”、满 汉合居等,不但没有提高粮食的生产,反倒令民族关 系紧张,经济则进一 步恶化,“逃人法”和以暴制暴的屠杀式造成的结果 是,人口锐减,田园 荒芜,汉人的反抗呈现井喷式武装斗争。以至于皇太 极即位后的半年时间 内,粮食奇贵,每斗米价银8两,虽然不缺少银子,但 却买不到物品。于 是不仅频现抢劫、凶杀等恶性事件,甚至出现了人吃 人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皇太极做的是重点安抚汉人,重 用汉官、汉儒等。皇 太极即位后不久就连发三道命令,天命十一年(1626 )九月初五日发布的 法令,赦免逃亡的汉民汉官; 四天之后的天命十一 年(1626)九月初九 日,皇太极又发布第二道法令,改善汉人的社会地位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 十日,再次发布第三道法令,解放部分汉人由奴为民 。这些措施均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重新 修订并颁布了《离主 条例》,其中规定:奴隶和奴仆可以控告自己的主人 ,如情况属实,将治 罪主人。满洲贵族和各级官员,不得擅杀自己的奴隶 和奴仆,不得强奸 属下的妇女等,用法律的形式对奴隶和奴仆的权利和 生命给予了一些保 护。后来甚至允许汉人逃跑,不予治罪,但逃跑之人 不允许再回来,以 此方便汉人选择居住明朝还是满洲地区的自由。皇太 极大胆使用和重用 汉官的做法,令很多汉官都成为了他的心腹大臣,为 他出谋划策,制定 国家大计。 二、文火改革。即改族名、建大清,削减八王权 、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即位后,他面对的政治格局是努尔哈赤留 给他的八王共治,军 国大事只有经过与三大贝勒为首的八王共议后才能贯 彻执行,因此他虽然 是后金的大汗,但是却没有努尔哈赤拥有的绝对权力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 治家、战略家,皇太极深知,要想实现大业,就要打 破这种政治格局,收 回绝对的汗权,就必然要改革,而改革就意味着要触 动一些人的利益,成 败可是关乎国家安危命运的大事,因此,改革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于是,皇太极不得不在日后的数年内寻找各种机会, 消除三大贝勒对自己 汗权的阻碍甚至对抗,增强汗权,取消八王共治,最 后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主要采取了以下 两条措施削弱三大贝 勒权力: 一、通过增加官员和行政机构的办法,削弱三大 贝勒的权力。 二、借口关怀和照顾,于天聪三年(1629)二月 以自己弟侄辈诸贝勒 执政方式削去三大贝勒的每月轮流执政权。 以上虽然能限制三大贝勒的一些权力,但并没有 根除三大贝勒在统 治集团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每当朝会、庆典、宴会和 接见外臣时,三大贝 勒均与皇太极有同等尊贵地位,即四人并列面南而坐 ,共同接受群臣的 三跪九叩礼,三大贝勒与皇太极之间没有君臣礼,只 行兄弟礼。三大贝 勒和皇太极依旧共同参与国政。而他们则为了自身和 本旗的权益,各行 其是,甚至“掣肘”汗权。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不可避 免,时有发生。 于是,皇太极决定利用三大贝勒犯下的“罪状” 打击他们: 一、以临阵脱逃、抢劫并屠杀百姓为罪名,囚禁 了二贝勒阿敏。 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攻陷关 内的永平、滦州、迁 安、遵化等四城。天聪四年(1630)三月,皇太极令 阿敏守卫这四城。同 年五月,明军数万人进攻滦州,阿敏等未抵挡就私自 撤退逃跑,逃跑前抢 劫并屠杀了归降的汉官和全城百姓。由于阿敏未将皇 太极离开永平时的谕 令“宜严饬军士,毋侵害归顺之民,违者治罪”当回 事。血洗全城的恶果 令后金政治威信严重受损。同年六月七日,皇太极宣 布了阿敏十六条罪 状,其中以丢弃永平、屠杀降民罪最大。众议处死阿 敏,皇太极免其死罪 改为囚禁。 二、因与皇太极口角而拔刀示威,莽古尔泰被削 大贝勒爵。 天聪五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军围攻明军大 凌河城时,因攻城正 蓝旗死伤惨重,莽古尔泰为请调整兵力之事与皇太极 发生口角,争吵中手 扶佩刀怒视皇太极,皇太极的侍卫无动于衷。当莽古 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 制止莽古尔泰胡闹犯上行为时,莽古尔泰竟然拔出五 寸长佩刀与其弟在皇 太极面前示威。同年十月,因莽古尔泰“御前拔刃罪 ”被革去大贝勒爵 位,降为一般贝勒,并罚银万两入官。 同年年底,制定朝见仪式时,参政李伯龙认为莽 古尔泰已不是大贝 勒,就无权再与皇太极并坐。皇太极借此机会,令人 对此事讨论。老成圆 滑的代善见此,自己提出: 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坐,甚非此心所安 。自今以后, 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外国蒙古诸 贝勒坐我等 之下,方为允协。 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