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艺林闲思录
ISBN: 9787547506936
周加华,男,汉族 1956年11月11日,出生于上海嘉定。 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 1980年毕业至1981年10月待分配期间,为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嘉定光学研究所、嘉定邮电局等机构,创作绘制大型主题油画及广告招贴画。 1981年7月,45件作品参加《校际交流展》(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 1981年10月,分配到上海农业展览馆,担任美术设计师,主持展览相关的美术工作。 1985年,同时担任北京《中国美术报》、《新观察》杂志社记者。 1988年,东渡日本游学,在办个人画展的同时,主要考察了日本东京一些美术馆及画廊业的情况,并对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先生作专题采访。 1989年6月17日,返回中国上海。 l990年11月,被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从事油画创作至今。 1993年,参加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建设工作,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助理,同年被破格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 1997年,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局形象设计工程专家组艺术总监。 2000年,参与APEC上海会议的组委会工作,担任设计专家组总监。 2001年,策划创办精:文艺术中心(位于浦东金茂大厦的裙楼),并担任艺术总监,主持《首届精文艺术大展》、《俄罗斯新生代绘画展》、《20世纪中国画精品展》等相关展览会。 2001年,策划主持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历史画创作,并负责孙中山先生铜像的监制。 2003年7月,担任欧迪芬内衣博物馆艺术总监,策划大型多媒体表演剧《寻衣记》,2004年3月17日、18日本剧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并在国内外巡演。同时,着手策划创建“欧迪芬内衣博物馆”。 2003年11月,创办《空间》杂志,由台湾《空间》杂志社与《人民日报》社联合办刊,担任该杂志创意总监。 2003年末至今,任上海大都会集团艺术总监。通过企业对文化的支持,正着手策划创建“大都会当代美术博物馆”、“大都会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总部”。
前些时日,有朋友来一通电话长聊,很激动,在 略作寒 喧之余,便是一阵唠唠叨叨的叙说,看情形似乎有着 非常的 苦闷而烦恼之极。 电话听得我很累,但有碍于彼此多年的友情交往 ,我不 得不假以辞色,把握耐心,作认真的听取,还要时不 时地予 以附会“嗯、啊”几声,以表示理解与同情,并不断 地搜寻些 适当的遣词用语来加以劝而导之,企图尽绵薄之心力 来帮 助舒缓朋友的这番焦灼情绪。 我当时的诚意劝导,就像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心理 医生. 在努力为患者治疗。 可我这位朋友所烦而恼之的一堆伤心事,恰恰又 都是 些社会日常生活现象中到处可闻可见的鸡毛蒜皮之小 事, 有诸如工作环境之不顺心、自己能力的无人赏识以及 家庭 生活中的种种负担等等,如此这些是如何地让我这位 朋友 久处压抑的困境而心力交瘁云云,说到激动处,我这 位朋友 居然还会禁不住悲悲戚戚而不胜伤感。 如此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对话,终于在相互一阵 唏嘘 之后放下了话筒,至于这位朋友能否采纳我一番苦口 婆心 的劝导,我茫然得很,我只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心力 。 不过,这通电话的长聊,却让我想了许多。 其实生活于当下世俗的社会空间里,自然会有着 许多 的心灵疾苦与烦恼,甚至还常会遇上些莫名其妙的困 扰。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会沉浮于社会生活的常态中而 困人心 智,只是个个有着程度深浅不同的显现罢了。而所有 的诱 发端倪,几乎都是由男人、女人、名誉、利益之欲望 诉求的不 平衡,从而导致人们的心灵疾苦与烦恼。倘能够理性 地顺 其缘由,抽丝剥茧而究其根本,我想,会不难发现, 这一切的 苦衷,绝然是源自于每一个人自我心灵中的“贼”在 作祟而 遭迷惘所致,因此而怨天、怨地、怨人,这自然也就 是人的生 存意义所区别于一般自然界生命的明显特征——人之 欲望 的企图“心”使然。 然而,这“心”为何物?在形而下的条件认知, 它只是 一团血肉的生理器官——心脏,它统率、作用着人之 身体内 的五脏六腑;但是依从形而上的常识概念,它却又是 直指人 的精神思维——“心”之“灵”动,具有着人类心理 、伦理的 象征,它的重要性,更是涵盖、包括了人之所有行为 的视、 听、言、动的生发枢纽,以其主宰一身。 很显然,唯有“心”的存在,才意味着人生的真 实存在, 才能构筑当下世俗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存在意识。 人心只是一个灵明,充塞于世俗的天地间,否则 天地间 的万事万物,就必然如同漫漫之千古长夜,是一个没 有丝毫 意义和任何价值的茫茫世界。 自古道,天、地、人三才,人显然是天地之“心 ”。 而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显现,也自然会归属于人“ 心”之 “灵”动的知觉感触而生发、演绎,所谓的“纵心所 欲”,也一 定是从知觉感触的“心”之“灵”动,这个价值判断 的原点来 理解当下世俗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之是是非非 。 当下世俗的社会生活中,按传统人文自然的生活 现象 来解读,早已呈世风日下的形势。原先较为淳厚的仁 义、道 德、礼让、情谊,及助人为乐的传统人文习俗的普世 价值,正 不断地被现代物质消费的时尚嗜欲所汲汲吞没。贪好 逸乐 的向往、追逐,以金钱和权势为尊的价值观念,亦已 成了当 下世俗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衡量尺度。而维系人类社会 的道 德标准也正在不断地沦丧堕落,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义 互动 关系上,已然由着对物质消费的嗜欲追求,转变为对 金钱与 权势的依赖。 人们那种极具聪明灵巧的智慧、用心,也都不免 时时只 在“钱”和“权”字上作功夫,唯“功利”是图。在 社会现实 中,民风日趋于专尚奢华,营营苟苟,你争我夺,早 巳把传统 人文历史中一些优秀的道义精神,几乎都抛却于以往 历史 的尘埃之中,迷迷惘惘而自以为是。 但凡人之性情中所固有的那份恻隐之心、是非之 心、辞 让之心、羞恶之心,自然也被蒙上了一层层厚厚的嗜 欲污垢 而变得愈来愈模糊不清了。在人们各自的“心”之“ 灵”动 的功效中,似乎只有“功利”之浅见,是唯一的诉求 与企盼, 而不惜罔顾自己有限的生命能量,竭尽全力地在世俗 社会 里奔波与角逐,这完完全全,都几乎在贪婪嗜欲中消 耗 生命。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