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38.00
折扣购买: 不可不知的二十四节气生活常识一本通(插图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识系列书
ISBN: 97871131761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物候对节气气候 的指示具有不稳定性。到周 朝、春秋时期,古人认为人的影子的长短可能与太阳 的位置及气候变化有一定的 关联,通过长期的思考与观察,人们利用土圭测日影 的方法(即用土圭测量晷针 所投影子的长短)确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 时间。 人们发现在夏季的某天正午,杆 影达到最短,随后杆影越来越长,一直 到某一天正午杆影达到最长,人们将这 两日称为“日至”(至,达到)。后来就 将夏天的“日至”叫作“日南至”或“夏 至”,冬天的“日至”叫作“日北至”或 “冬至”。而在夏至到冬至、冬至到夏至 的两个时间段里分别有一天其白昼和黑 夜时间相等,人们就将这两天称为“春 分”、“秋分”(分,即昼夜平分)。 另外,除了用土圭测影的方法外,人们还用北斗 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节 气。黄昏时,北斗星斗柄指东即为“春分”,指西即 为“秋分”,指南即为“夏至”, 指北即为“冬至”。 “两分”、“两至”确定后,表示春、夏、秋、 冬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也相继确定。这样“两分”、“两至”,以 及“四立”恰好将全年分为八个 时间基本相等的阶段,将四季的起始时间确定了下来 。在《吕氏春秋·十二纪》 中有关于这八个节气的记载,另外,此书还有许多关 于温度、降水变化及温度、 降水变化对自然物候现象产生的影响等记载,有关这 些记载都成了后来七十二候 的“候应”。 其他节气的确定 随着农事活动的日益精细和复杂,人们需要掌握 更为精确的天时、气候,以 便更好地指导农事。 到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以当地历年 天气、物候、气候特征及农 业生产的规律为依据,先后将其余十六个节气确立下 来,即雨水、惊蛰、清明、 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小寒、 大寒。至此,二十四节气趋于完善。西汉时期的《淮 南子》一书就对完整的二十 四节气进行了记载。 我国现行日历所采用的是太阳历,又称阳历、公 历。在阳历日期的下面还有 一排小字,即农历(阴历)日期,每隔半个月左右的时 间,还有“立春”、“清明”、 “谷雨”、“惊蛰”等提示,这些提示就是我们所说 的“节气”。二十四节气从阳历 2月份开始,依次为: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 个月,六个节气;一年十二 个月,每个月两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小寒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等十二 个节气处于上半年;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等十二 个节气处于下半年。 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流传至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立春:“立”即开始,“春”为蠢动,表示万物 复苏的春天开始了。天气回暖, 万象更新,也标志着即将开始进行农事活动。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湿度增大 ,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 天少雨的现象,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春雷轰鸣,惊醒了冬眠的昆虫和动物。春 意渐浓,气温升高,蛰伏在 泥土里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是“半”的意思,它是春季九十天 的中分点,这一天全球各地昼 夜时间相等,所以我国古代又称春分、秋分为“日夜 分”。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繁盛,天 气清秀明朗。民间有扫墓、 踏青、寒食等习俗。 谷雨: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表示雨量增多, 自然条件更利于谷类作物 生长。 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炎热的天气即将来临, 农作物渐渐生长,农事活动 进入繁忙时期。 小满:“满”,即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 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芒”是指有芒的作物,“种”即种子。 “芒种”即表示麦、大麦等有芒 的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这时也正值黍、稷、 晚谷等作物播种之际,所以 又称为“芒种”。 夏至:夏天到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 “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 至”的现象。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气 温将不断升高。 小暑:“暑”是“热”的意思,此时绿树浓荫, 进入盛夏,天气炎热,但还不 是最热的时候。 大暑: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最炎热的时 候。 立秋:炎热的夏季结束,凉爽的秋季开始,作物 开始结果,进入秋收季节。 这时候天高气爽,月明风清。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的暑 天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白露:气温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在草 木上凝结成露珠,故称“白露”。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全球昼夜时间相等。此后, 北半球昼短夜长。 寒露:露气寒冷,将要结霜,天气逐渐由凉转寒 ,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霜降:霜是地面上的水汽由于天气寒冷凝结而成 的,霜降并不是降霜,而是 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有初霜的现象出现。 立冬:“冬”,即终了,表示农作物应当被收藏 起来,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 小雪: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开始出现雪花,表示 降雪季节到来,但此时雪量 小,次数少,是初雪阶段。 大雪:降雪量和降雪次数增多,地面开始有积雪 。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出现“日南至 、日短至、日影长至”的现 象。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气候寒冷,开始 进入数九天气。 小寒:“寒”即寒冷,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 的季节,霜冻会出现,但此时 还不是最冷的时候,故称“小寒”。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