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捡起散落
ISBN: 9787533952631
四合院 广袤的苏北平原改革开放前是一块贫瘠的土地。 在属于淮河流域的里下河地区,靠近黄河故道的南侧 ,离黄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自然村落叫辛庄。村西 边有一个四合院,在这个四合院,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和少年时期。 说起四合院,人们总会想到北京或北方的四合院 ,但在我老家,也能见到极少数四合院。 我们家这个四合院,由二十多个房间组成,占地 两亩左右,住着五户人家——父辈的五个兄弟。大伯 家坐西朝东,三叔家坐东朝西,五叔家坐北朝南,我 家和四叔家坐南朝北。我家还有一个房间连着三叔家 坐东朝西,和三叔家隔着一个共用的过道。四合院中 间是一大块场地,是打谷、晒粮食、晾衣服、孩子玩 耍的地方,也是五家共用。四合院当然不是全封闭的 ,拐角处有条小路通向菜园,通向田野,通向几里外 的小镇。在苏北,绝大多数农家是朝南或朝东的三间 房子,外加一个堆柴火烧饭的锅屋,而且错落而坐, 不讲排列。因此我们家相对独特的四合院就有点名气 ,人们称之为“辛家家天”(天井之意)。 提起“辛家家天”,十里八乡没有人不知道的。 名气虽有,但不适合居住。比如我家门朝北,冬天, 西北风刮得门窗呼呼作响,寒冷至极;春天,暖和的 东南风又吹不进家门。为什么形成这样一个不适合农 村生活的四合院呢?或许是我的祖父担心他的儿子们 分散居住形不成合力被人欺负,因此教导他们成家后 仍居住在一起,好相互照顾,也可防盗防抢什么的。 在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年代,如果祖父如此思考, 那他一定是个有头脑的人。我未见过我的祖父,因为 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去世了。 我们家的四合院在当地之所以小有名气,除了与 众不同的住房结构外,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这兄弟 五人都“刨园”,意思是会种蔬菜,相当于现在城乡 接合部的菜农;另一个特点就是都供孩子上学读书。 当时的农村,绝大多数孩子读几年书认几个字就回家 种地了,而“辛家家天”的孩子,只要成绩好就可以 一直读下去。小学升初中,只要你考上就送你到镇上 读初中;初中升高中,只要你考上就送你到县城读高 中;高中升大学,只要你考上就送你到大城市去读大 学。父母再苦再累再穷,一句话,也要把儿女的上学 读书进行到底!因此,在他们后辈共二十个子女中, 就有十人先后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扬州工业专科学校 (即现在的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 学等大中专学校,先后跳出了“农门”。这在当地农 村是极少见的,“辛家家天”也因此更为出名。我所 在小学的一位老校长评价说:“你看看人家‘辛家家 天’,会‘刨园’,又让孩子全部上学读书,将来一 定有好结果。”当然,这也是一字不识的父辈们晚年 引以为荣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