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解密痛风/疼痛防治靠自己百问丛书
ISBN: 9787302483724
严敏,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手术部主任。擅长疑难疼痛疾病的诊疗,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等。现任中华医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浙江省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同时为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APM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Acta Physiologica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杂志、Brain Research、ZUSB等杂志审稿人。入选浙江省卫生创新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主持各类课题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以及卫生部省部共建等项目,获得过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4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主编专著3项;获得专利8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
认 识 篇 由于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钠晶体沉积于关节、滑膜或其他器官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等,严重时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关,且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通常来说,痛风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欧美国家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 2 %~8%,痛风发病率为 0.31 %~0.37%。 痛风在古代被称为“帝王病”“富贵病”,现在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已经成为“百姓病”了。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0年之前痛风的发病率为 0.15 %~0.67%。广东省佛山市、山东沿海各市、北京等地报道痛风的患病率为 1.04 %~ 1.14%。 早在公元前 5世纪希波克拉底曾对痛风进行了描述性的记载,提出痛风是一种急性关节肿痛性疾病,不过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直到 13世纪人们对痛风依然束手无策,甚至认为痛风是由于魔鬼所致。导致当时痛风的治疗五花八门,有人通过禁欲、针刺、放血、冲凉水或泻剂来治疗痛风,但收效一般。公元 1679年,荷兰生物学家用显微镜观察痛风患者关节腔积液时,发现了大量针样结晶体,随后的研究证实了这种针样结晶体为尿酸钠结晶。1797年沃拉斯顿(Wollaston)尝试着将痛风与尿酸钠结晶联系起来,以解释痛风和尿酸的关系。1848年英国人加罗德(Garrod)测出痛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尿酸,开启了生化检验之门。1899年德国的弗罗德威勒(Freudweiler)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将尿酸钠结晶注入动物关节腔内,可引起急性关节炎。1961年科学家应用偏反光显微镜观察痛风石时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成分为尿酸钠结晶。这些都说明了痛风是一古老的疾病,且尿酸与痛风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 50年代之前,东方人群中痛风较少见,随着“二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蛋白类含量大大增加,痛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至今为止,痛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疾病,严重时可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甚至造成残疾。 乐享无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