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作者: 张大可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368.00
折扣价: 231.90
折扣购买: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ISBN: 9787514236835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主要学术论著有《三国史》《司马迁评传》《史记全本新注》《〈史记〉文献研究》《中国文献学》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种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内容简介

【原文】 烈王 元年(丙午,前375) 日有食之。 韩灭郑,因徙都之①。 赵敬侯薨,子成侯种②立。 …… 【注释】 ①韩灭郑:韩王灭了郑国。郑国末代之君为郑康公,幽公之弟,名乙阳,一名乙,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75年在位。徙都:韩都五迁。韩氏始封韩原,在今陕西韩城市南。公元前566年,韩宣子徙都居州,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公元前479年,韩贞子徙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公元前416年韩武子迁都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韩景侯时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哀侯灭郑又徙都郑,今河南新郑市。 ②成侯种:赵第四代国君,名种。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0年在位。 …… 【译文】 烈王 周烈王元年(丙午,前375) 发生日食。 韩国灭亡郑国,于是迁都到郑国都城新郑。 赵敬侯死,他的儿子种继位为赵成侯。 …… 【评析】 司马光名分论 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王室名分丧失。《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开端,凸显司马光“名分不可丢失”的历史观,故以“臣光曰”评论为述史起笔。幽厉之后,周王室东迁,王室权威式微,东周襄、惠之后,王室权威进一步衰落。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名分丢失,王权坠地,德义终结,暴力滋起,历史时势为之一变,也就是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臣光曰”之后,追述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53年,也就是说,册命三家为诸侯,已由三家分晋注定了。暴力取代了德义,周王室名分不守是没办法的事,也可以说是用手中的名分换取苟延残喘。“臣光曰”讲的是大道理,周威烈王遵守的是现实,即便是做傀儡,也还有一个王室的名义。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被誉为“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国之兴衰、人生成败,它早就说透了! ※《资治通鉴》蕴含着古人治国理政得失和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是人生成长的指导书、常修书。 ※康熙、乾隆曾御批《资治通鉴》,朱熹、胡三省、曾国藩、王夫之、梁启超、陈寅恪等都曾盛赞这部史书。 ※张大可先生毕三十年之功,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中奥义,是“通鉴”大家。 ※历时三年打磨的此套四卷选本,是《资治通鉴》普及的一次创新,精选秦汉与隋唐这两个时段,讲透兴亡交替的史事,深挖其中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一册在手,可准确把握《资治通鉴》全书宗旨,尽揽其菁华。 ※注释、译文权威准确,流畅生动,每卷设有大事提要与评析,每册后增设附录,精彩点评重要人物、事件,挖掘其历史智慧及对当代的启示。 ※普通读者体悟国学精品的普及书,史学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工具书。 ※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韩昇等名家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