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144.00
折扣价: 84.72
折扣购买: 康熙庭训套装
ISBN: 978780770122401
方木鱼,原名王刚,畅销书作家,讲师,书评人,《新青年》《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已出版图书包括《曾国藩家书·精选点评版》《长物志》《随园食单》《琴史》(2017年)、《文房四谱》等。另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香港《大公报》、《演讲与口才》《文史博览》《文史月刊》《读书文摘》《中外文摘》《决策探索》等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
至诚无息,积德累功 训曰: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由有恒而至于善人[1],由善人而至于君子,由君子而至于圣人,阶次之分,视乎学力之浅深。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2]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是故有志为善者,始则充长之,继则保全之,终身不敢退,然后有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3]其功用岂可量哉! 〔注释〕 [1] 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关怀,肯行善的人。如《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2] 语出《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不为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熟:代指成效、成果。 [3] 语出《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译文〕 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并非天生如此,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由有恒心逐渐发展成道德完善的人,由道德完善之人发展成君子,再由君子发展成为圣人,这里面高下等级之分,取决于一个人学识、能力的深浅程度。孟子说:“达到仁的境界,需要积累、使之成熟啊!”注意积累功德的人也要等到时机成熟。因此,有志于向善的人,开始的时候,要充实、成长,继而要巩固、保全,终生不敢后退,然后才能收到日积月累的效果。所以,拥有至真至诚之心会使人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得到证验,得到证验才能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日积月累的作用怎能计算清楚呢? 〔延伸阅读〕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意为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中的好品种;但如果不成熟,则不如荑草和稗草。求仁向善,也需要时机成熟。”在孟子看来,仁的培养就像种庄稼一样,需要深耕细作、用心呵护,使其成熟结果。如果播撒下种子之后就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生长,则没有结果的庄稼还不如用作牲畜饲料的荑草和稗草。 《中庸》上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真诚是没有止息的。生命不息,真诚不已,这是儒家修身的要求。真诚不仅不能停止,还要显露发扬,使其悠远长久、广博深厚、高大光明,以达到承载、覆盖、生成万物的境界。 〔以史为鉴〕 圣人不是一天修炼而成的,积德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仁心的培养,孟子认为要像五谷的种植一样,通过自己的悉心照料,使之成熟。不仅如此,孟子同时还重视仁、义、礼、智的培养,他从人们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出发,将其指向为仁、义、礼、智的发端,认为他们是像五谷一样对人有益的种子。人们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获得一个良好的收成,就应该像农夫种植一样,使其得到最好的成长,以便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何才能行仁道呢?儒家学习圣贤之道,讲究自始至终,即“童而习之白首不废”,从童年时期一直到暮年,从不放弃对自己身心的改造和修炼,并以此在精神上、德性上、境界上追求永恒。康熙借用《中庸》里的话,说明至诚是不能停息的,不停息才能长久,长久才能广博深厚、高大光明。 成都文殊院有一副唐代华严宗大师李通玄写的对联:“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过去、现在、将来,繁华大千世界,无穷无尽,都离不开当下一念与心中所指。一个人不断做善事,日积之功不废,月累之绩不断,那么这个人就称得上悠远而道德广博深厚了。《易经·恒卦·彖辞》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做人做事,积德行善,都需要凭借个人意志一以贯之、善始善终。 1. 最好! 本丛书共五册,分门别类,全方位立体展现了康熙的做人之智慧、做事之原则、治国理政之方法、为学之态度和修身养性之奥妙! 2. 最全! 本丛书五册囊括了“康熙庭训格言”的全部训言246条,并对所有训言都进行了梳理与翻译、解读与点评。 3. 最丰富! 每一篇庭训格言,除了有对应的注释、译文之外,还有“延伸阅读”和“以史为鉴”两部分内容,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养生等知识。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康熙,还可以更加深入体会古代的各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