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5.60
折扣购买: 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精)
ISBN: 9787220112690
"海子(19**—1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年3月26*去世。 陈可抒,原名陈哲,1983年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县,曾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诗人,诗评人,专栏作家。常年经营公益组织“可抒诗歌训练营”。"
"1983年 — 让孩子们有一本自己的历史画 让我去拥抱世界 期待 靠着古城墙 就像倚着一个坚实世界 追随鸽哨 让自己消融于渐渐蔚蓝的天空 穿过绵长的林带 把眼神系上一株普通的白桦 *丛中一条小溪 一旦被发现,就是河流 评析 在“渐渐蔚蓝”的清晨时光中,鸽子也在放飞。在早读时光,海子靠着古城墙。他在感*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现着世界的美好。 绵长林带中一株普通的白桦,若是能把人“眼神系上”,使人久久注视,它就不再普通。*丛中一条细小的溪流,若是“一旦被发现”,它就变成了有名字的河流。 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发现,这就是诗题《期待》的意义。 新月 只是一弯。在孩子的手臂上 升起 关于巉岩的经历 关于画布的柔和 关于少年心坎的春汛 我的新月摇过所有的风景线 夏天到了 你的眼睛1 1 指露珠,就像是月亮的眼睛。公开 在三叶*上 让早起的人们看见并记住 你秀气的弧线穿过星星的沙滩2 2 指月亮在夜空中穿行时划出秀气的弧线,而夜空中有很多星星,就好像是个大沙滩。 赤足,在沁凉的夜潮边上3 3 指弯弯的新月就像是夜潮边上一只光着的脚。 接着就是黎明 评析 新月初生,便是宣告夜晚的光明又回来了。这正是孩子们所关切的。而且,新月还带来无数的故事:爬上艰险的巉岩,被柔和的画笔描画,打开少年心坎的春汛……夏天,它又化身为一颗颗露珠,给早起的人带来喜悦。 新月初生,带着富有朝气的精神。它照耀着的,是孩子、少年、早起的人。它穿过长夜的沙滩,给人间带来黎明。 纸鸢 你不是真的 因此很高。很飘逸 比流浪客还要飘逸 你自由的程度 等于线的长度 挣脱了,也有一条未蜕化的尾巴 你以为是在放牧白云 谁知是风放牧你 总有** 你不能拒*土地的邀请1 1 指风筝跌落到地面上。 评析 “不是真的/ 因此很高”,一语道破世间万物的本质。 看似飘逸的、高高在上的风筝,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它也是被风放牧着。 总有**,风停了,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风筝也无力反抗命运的安排,会重重地跌落在地。 黄昏 是有黄昏 是有溜云下汲水的村姑 是有一朵朵开在原野上小树淡紫的微笑1 1 “淡紫的微笑”,指小树在黄昏中呈现出淡紫的颜色。 只要举起你的视线 还会有雀语的秀气 还会有炊烟散后暮色的横阔。匆忙的 是天色和晚星 灯光全部兴高采烈 你也兴高采烈 往往还采取爽朗的一种姿势 伸出胳膊去2 2 指黄昏为黑夜所代替,它依然很爽朗地接*了。 评析 黄昏中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村姑在汲水,淡紫的小树在微笑, 鸟雀的谈话也很秀气,暮色很横阔……一切景象都是生机勃勃的。 接替黄昏的天色、晚星、灯光是匆忙的、兴高采烈的。黄昏也十分爽朗,丝毫不为自己的落幕感到不快。 在海子的诗歌中,黄昏往往象征着好时光的结束,从而具有悲伤和紧迫的色调。而本诗中的黄昏却是豁达而美丽的。因为海子此时正年轻,他才能拥有这样无忧无惧的心态。 念小城 长方形是*动情的一篇短文1 1 指长方形的小城是*令作者动情的一篇作品。 画在外地 我的指尖 流过你细细瘦瘦一座长方城 总是写着 不论旱季雨季。我这里 总有细流抱你2 2 指我对你总有流水般的思念。 总有潮湿的心情默读每一片鱼鳞瓦 不,我是在背诵 **段是童年和鸢尾筝 一块儿在你的墙下搁浅 第二段是少年和小白鸽 汛水一样逼近你的塔尖 还有风景描写呢 城里的黄梅雨一家一家染青了方砖平房 城郊的蜜蜂一年一度放出收藏的油菜花 结尾照例简约 小城的人出门都会写 相思诗 评析 细细瘦瘦的一座小城,指的是海子的家乡。它像一幅图画,使人忍不住用手指抚摩;它像一篇短文,使人忍不住默读,甚至可以通篇背诵各种往事:城墙、塔、方砖平房、油菜花…… 海子身在外地漂泊,此时,小城却成了他的外地。 “小城的人出门都会写/相思诗”,漂泊的海子自然也不例外。它既是小城这篇短文的结尾,也是海子这首诗的结尾。 门 1 一块白布 自负地挂着 等着夜晚 等得穿红小褂的男孩 发现了墙上的彩色玻璃碴1 1 指墙头上的玻璃碴,为了防止人翻墙而入,此时*到彩色灯光的照耀而显得很好看。 2 他只能在墙外。 看着 镇上的同学 高举花花绿绿的纸条2 2 “花花绿绿的纸条”,指观看演出的门票。 进去 他只能在墙外 3 沿着一条灰白的路 成熟的黄麦秸 收藏起他 另一端是种地的妈妈 那健康的眼神 4 我是见过 有一个稚气的粉笔字 “门” 陌生地和墙摩擦1 1 指粉笔在墙上写下字迹。 产生能量 评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部分,看演出而不成。小男孩很想去看演出,但是门上挂着“自负”的白布门帘,此路不通;墙上也布满了防人进入的玻璃碴,也是无路可想。玻璃碴是彩色的,可以想见墙里的灯光是多么漂亮。 第二部分,与同学的差距。镇上的同学,高举着“花花绿绿” 的票,可以进入;而不属于镇上的小男孩,只能在墙外。一道墙隔出两个世界。 第三部分,家的包容。既然小男孩不属于“镇上”,不能进入墙里,那就回家,让成熟的黄麦秸“收藏”起他,包容他全部的委屈和辛酸。种地的妈妈也告诉他,此处的生活是健康的、美好的。 第四部分,倔强的决心。小男孩在墙上留下了一个稚嫩的“门” 字,仿佛要在此处开一扇门。如果有了门,墙的隔阂就会被打破。写字的时候,粉笔在墙上摩擦,仿佛其中包含着小男孩的强烈的心愿,仿佛它能产生出能量。 这是海子留下的*早的组诗作品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其一,善用蒙太奇手法,无论是意象、内容、叙述视角,都有很强的跳跃感;其二,逻辑清晰,无论着力点上如何跳跃,其主题的推进是环环相扣的。 手法跳跃,结构严谨,这使得海子的组诗往往将内在的联系埋藏在结构里,阅读起来往往会带给人解谜的感*。 栽枣树 1 三婆婆没有孩子 她栽下枣树 2 老人栽枣树 能占有一小块安眠的地方 这是习俗 效力在人们的相信中 和这个村子一样 古老得不会死亡 (远方也可能有片枣林 是关于青春的 目前这儿没有) 三婆婆默默地栽下枣树 不要人帮忙,没有人帮忙 3 栽下枣树 这个瘦弱的故事就这样栽下了 纺车是中心 旁枝不多1 1 指三婆婆的一生主要都在用纺车做活,没有太多别的故事。 顶多牵连一个瘸男人 她端出灶灰 端出整个一生2 2 指她在端出的灶灰中注入了一生的寄托。种枣树时撒下灶灰,可以消毒,是枣树成活的关键。 撒下枣树周围 栽下了枣树 4 什么时辰 什么人来收枣3 3 “收枣”,暗指三婆婆被死神收走。 善良的枣 评析 三婆婆栽下枣树,便占有了一块供她“安眠”的墓地。她没有子嗣,一生也十分简单,大部分时间都在纺线,顶多曾经和一个“瘸男人”有过较为亲密的交往。她现在上了年纪,就要自己考虑这些后事。 世间有很多这样的善良的人,一个人默默地扛着所有的命运。 海子作为旁观者,他的笔下透出了淡淡的悲悯。 红喜事 1. 起点 乡亲们一阵忙乱 土墙脸上贴满红纸条 公*被脱下羽衣1 1 指公*被拔毛、宰杀。 都不在意 屋角抽泣的母* 2. 途中 小伙子抬着猩红家具 大大咧咧 上道 酒精很兴奋地流出2 2 指小伙子们喝酒之后,干活流出汗水,仿佛是酒精的转化。 成为男的的汗水 把夏天带来 因而在每一个必经的村口 孩子开始出现 没有恶意地扔土块 并得到暗示 拦住人群 并得到糖果 这些经历 足以使他们不久以后 抬起家具 这不用想象 3.终点 “来了” 鞭*们纷纷撕碎自己的胸膛 评析 本诗描述了红喜事中从旧家搬到新家的三个过程。 起点是繁忙的。大家忙于宰杀公*,在墙上贴满红红的喜字。 途中是有序的。途中出现的孩子们已经告别了不懂事的年纪,他们并没有扔石块,而是很懂规矩地索要糖果,使红喜事变得*热闹,而不是慌乱。用不了几年,他们也将成为红喜事的主力参与者。 终点是喜庆的。看到热闹的人群,一声“来了”,一个触发,鞭*们仿佛自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自己。起点繁忙,途中有序,终点喜庆。无论什么事,若是能达成这样的过程,也都是喜事。 烟叶 年轻的时候 一定以为自己是蔬菜 和一些阳光生活在小块自留地上 成熟的季节 主妇没来 老祖父却持刀而来 接着是在几排粗*绳上示众1 1 指烟叶在粗*绳上晾晒干燥。的时* 一滴滴水珠打在脸上 便发黄2 2 指烟叶在晾晒时水分蒸发出来,就好像水珠打在脸上,烟叶便慢慢变黄。 于是不喜欢晴天 **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通过旱烟杆和无聊者亲吻 谄媚时一袋一袋完了3 3 “完了”,根据上下文语义,此处应该是“完不了”,疑似有误。 *可气的事还在街那头 精瘦的小贩在叫卖 一包一块二 评析 海子以烟叶的视角写成此诗,使它充满了趣味。 自命不凡的烟叶,一度认定自己是蔬菜,直至老祖父“持刀而来”加以采摘,才意识到自己是烟叶。 自命不凡的烟叶,将晾晒看成是令人羞愧的“示众”,又因为晾晒时脸上会有一滴滴水珠,而从此讨厌晴天。 自命不凡的烟叶,本就应该在旱烟杆里工作,它却认为这是“**”,只好和无聊者亲吻,而对方会对它没完没了地“谄媚”。 自命不凡的烟叶,听到自己高贵的身躯竟然有着如此低廉的定价,顿时气愤不已。 这样的幽默诗,是海子很少尝试的风格。 " "海子的重要性特别表现在:海子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悲剧,正如酒和粮食的关系一样,这种悲剧把事件造化为精华。 ——骆一禾 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西 川 海子诗歌着力表现的是自我对世界的感觉、感*、感情、体验,但对世界本身却相当漠视……海子的诗*少把死亡联系于悲伤、哀恸、恐惧的感情。 ——西 渡 说起海子,我们会本能性地想起他的那些短诗,比如被广为传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记》《祖国(或以梦为马)》等等,并以为这就是他的全部。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部分性的海子,一个被我们通俗化、也简单化了的海子。而他真实的诗歌成就和思想闪电抵达的遥远边界,则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