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仁德智勇进取篇)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仁德智勇进取篇)
作者: 编者:曹帅|绘画:丁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3.80
折扣购买: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仁德智勇进取篇)
ISBN: 97875581236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伯牛之疾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有一位 弟子凭借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他就是冉耕。冉耕, 字伯牛,是春秋时期**学者、“定陶三冉”之一。 **,孔子讲学授徒,发现冉耕不在,就问:“伯牛 怎么没来?我好像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了。”弟子回答说 :“伯牛得了重病,恐怕是来不了了。”孔子说:“得了 什么重病?”弟子说:“听说是癞疮,大家害怕被传染, 都不敢去探望他,也没敢告诉您。”孔子说:“你们怎么 不早告诉我?现在我们就去探望伯牛。” 孔子和弟子们来到伯牛的家,见到大门紧闭。孔子派 人去敲门,敲了好一阵也没人开门。孔子就亲自去敲门, 对着门里说:“伯牛啊,老师来看你了。”这时,从屋里 传出了微弱的声音:“老师,我得了恶性传染病,怕传染 给老师和同学们,所以很久不去听您讲学了。老师,为了 不传染您,您还是回去吧。老师能来看望我,学生感激不 尽。”接着屋里传出一阵抽泣声。孔子说:“伯牛啊,你 不要那样想,老师怎么会嫌弃你呢?你打开门,我进去看 看你。”伯牛说:“老师,我得的是传染病,况且我现在 蓬头垢面,精神萎靡,还是不见吧。”孔子说:“既然你 坚持不开门,我也不勉强你。那我们握个手吧!”伯牛勉 强答应了。 窗子里伸出一只手指不全、长满癞疮的手。孔子一把 拉过那只手,握住了手腕,悲痛欲*,老泪纵横,心想, “这个人快要死了,病入膏肓了。”孔子呢喃道:“这么 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 啊!” 从伯牛处回来,弟子问:“老师为什么反复说这么好 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呢?”孔子说:“伯牛以德行著称 于世,却得了如此恶疾,怎能不令我肝肠寸断!” 伯牛死于恶疾。 原文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亡之, 命矣夫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注释 ①伯牛: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②牖(yǒu):窗 户。③夫: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的“吧”。 小故事·大道理 伯牛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伯牛的仁德从他对 探访者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伯牛为了保证探望者的安全 ,不让探望的人到屋里,直到*后也只让人从窗口探望,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所谓“将心比心”,我们都应以仁德 之心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 孔子也是仁德的,他不因为对方有恶疾而远远避开, 却要拉住病人的手,这也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关怀。面对死 亡,他没有用虚假的言辞来安慰,而是诚恳地给予评价。 濒临死亡的伯牛在人生的*后一刻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即 使身患恶疾也能微笑着离开人世了。 独夫民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