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家庭教育成功法则
ISBN: 9787510053986
孩子为何爱打小报告 陈福新 有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不错,却有爱打小报告的习惯。看见其 他同学课余踏上草坪或者上课讲话,就向老师报告,甚至连一些鸡毛蒜 皮的小事也打小报告。结果老师为此感到烦恼,家长为此感到无奈,而 孩子本人也总是与同学处不好关系。 孩子喜欢告状的行为,实际上是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社会 化不足的一种表现。通常,打小报告的孩子具有如下特点: 1.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看不惯,就不能理解和谅解, 于是便频繁地加以指责,习惯性地向上反映,试图阻止此类事件再次 发生。 2.由于打小报告的行为不被大多数同龄人认可,严重影响了当事 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所以当事人没有同龄朋友。 3.看不到好处就不主动帮助别人,非常讲究眼前的“实惠”。当事 人一般都比较自私,缺乏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从不做无名英雄。 4.如果当事人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若是没有被人发现,就不会 感到后悔或难过,很少有内疚和自责的心理体验。 5.当事人对同学和同伴比较淡漠,不能分享他人的幸福和快乐,对 他人的成功不能主动祝贺,嫉妒心很重。 6.当事人大多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学习兢兢业业,不越雷池半步。 但偶尔也会做出一些不太严重的违反社会规范或校规、校纪的事。 多数情况下,上面6条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但是在第1 至第5条当中,只要任何一条比较突出,都可以认定当事人存在社会化 不足的问题。 人的社会化经验,是在参与了大量社交活动之后一点一点丰富起 来的。社会化不足,在幼儿园儿童、小学生中非常多见,女孩明显多于 男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同龄人相互交流的增多,到初中、高中 时,当事者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成年以后基本上不会很严 重,但这并不排除成年人也存在其他形式的社会化不足问题。 社会化不足往往是当事人发端于童年时期并被不断强化后固定下 来的一种心理行为,与成长环境紧密相关。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从小 多与同龄人交往,教育孩子富有同情心,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处 理与同龄人或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不要依赖告状解决问题。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严巍 有的小孩特别调皮,家里一旦有客人,他就大发“人来疯”;探亲访 友时,他也不消停,几乎全是他的“市面”。虽然家长逢“疯”必教,但往 往收效甚微…… 一般情况下,“人来疯”多发生在小学生尤其是小男生身上,孩子的 “人来疯”主要是由某种心理需要引起的。有的孩子表现欲过强,总想 引起别人注意;有的孩子缺少玩伴,生活单调,借“人来疯”发泄精力;有 的孩子则借“人来疯”得到情感或物质的满足…… 矫正孩子的“人来疯”,要先研究原因,再对症下药。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一是转移关注点,让孩子的“人来疯”失灵。孩子以“人来疯”引人 关注,家长偏偏不理他,照样关注别的事情。比如,家里很多人坐着说 话,孩子闹“人来疯”,大家照样神情专注地交流原来的话题,绝不受孩 子“表演”的影响。孩子觉得没趣,也就偃旗息鼓了。 二是事先警告,有惩罚或奖励措施。事先警告,也许能防患于未 然;但家长如果采取惩罚或奖励性的措施,也许更为有效。关键是家长 说话要算数,无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要认真兑现。 三是给孩子创造正当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 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创造机会,让孩子正当地表现自己,就可以将孩 子的表现欲引上正道。 四是让孩子与小伙伴保持密切交往。通常情况下,孩子精力旺盛, 鼓励其与小伙伴一起玩耍、逗闹,能使其精力得到正常发挥,也能培养 其较强的社交能力。 如何区别多动症与调皮 张兰英 多动是发育期儿童的天性,而多动症则是疾病,二者的区别还是比 较明显的。 一是注意力方面的区别。患多动症的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 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图画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连玩玩 具都没有耐心。但调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动画片时,能够全神贯注,甚 至还讨厌其他孩子干扰。 二是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调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 性,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多动症的儿童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 动、杂乱,有始无终,而且精力旺盛,只有睡着了才安静。 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加入调味 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 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孩子只要限制这类食 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食富含酪氨酸食品,如奶酪、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等。酪氨酸 在机体内可以转化成儿茶酚胺、甲状腺素等神经递质,它们都是“兴奋” 的递质,如果这类食物吃得太多,孩子就会出现动作增多现象。 2.少食含水杨酸盐类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杏等。水杨酸可以 干扰糖代谢,导致低血糖症和酮体的产生,使大脑的能量不足,从而导 致孩子各种异常行为的产生。 3.少食含铅食物,如皮蛋等。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 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 4.少食含铝食物,如油条等。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 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此外,吃油条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 不利,可致人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5.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因为锌是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锌缺乏常使儿童食 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头发中 的锌含量大多较高。 6.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因为铁是造血的原 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学龄前期就会有所表现,父母可带孩子去医 院神经科或多动症专科咨询、治疗。此外,对孩子进行早期行为习惯方 面的科学指导,也可缓解孩子的多动症状。 一是让孩子将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父母要带孩子多参加各种体 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使他们过多的精力释放出来。 二是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孩子静坐以集中注意力的 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也可以和幼儿园、小学老师沟通,将孩子的座位安置在第一排,以便孩 子上课时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 三是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让孩子按时饮食起居,确保 其睡眠充足。孩子上床后如果人睡困难,或睡眠过程中出现磨牙、肢体 活动频繁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四是鼓励孩子不断进步。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自控行为时, 要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P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