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油茶(敲打出来的爽神汤)/非遗广西
ISBN: 978754487740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 西北部、东北部的恭城、 龙胜、资源、三江、融水 等县域层峦叠嶂,山多林 密,河谷幽深,夏季湿热 ,冬季湿冷。自古以来, 为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适应山地生活,世居于此 的瑶族、苗族、侗族等少 数民族群众用茶叶加生姜 、蒜米、葱头(葱白儿和 葱须)等经热炒、捶打后 ,加水煮成茶汤,饮用时 加入食盐,佐以糯米、玉 米、红薯、花生、黄豆等 ,既能解渴充饥,又能祛 风除湿,驱寒保暖,久而 久之,形成了今天“打油茶” 的习俗。 而以“打”的方式制作茶 汤,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 。三国时期魏国的张揖在 《广雅》中记载:“欲煮茗 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 瓷器中。”到了唐朝,这种 方式更是风行一时。陆羽 在《茶经》中有“蒸罢热捣” 的描述,诗人王维在《赠 吴官》诗中写道:“长安客 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 暑。”茗糜,茶粥,即类似 今天的油茶。不过,这一 历史上曾经占据主流的喝 茶方式,后来渐渐被冲泡 式的饮茶方式所取代。值 得庆幸的是,打油茶一直 被广西、湖南、贵州等部 分地区的侗族、瑶族、苗 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传承并 发展,成为这些民族的日 常饮食,并形成了特定的 茶俗、茶礼。油茶浸润着 他们的生活日常,从一日 三餐到婚丧嫁娶,从婴儿 满月到老人过寿,从以茶 待客到敬神祭祖,油茶在 其中扮演的角色从来都举 足轻重。亲友聚会,无油 茶不欢;贵客临门,无油 茶不成礼。一碗香气浓郁 的油茶盛满了他们朴素的 情感,承载着他们斑斓多 姿的文化。 自然环境因素和民族文 化的差异,使各民族在油 茶制作上形成了不同的技 艺风格和I:I味习惯。浓香 的油茶包容着咸甜酸辣苦 的不同滋味,被不同民族 的人们喜爱并推崇。在火 塘边打油茶,边打边叙, 边喝边议,拉近了主客距 离,让邻里关系更融洽, 甚至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 盾。在三江、恭城、龙胜 、融水等地,不同民族的 村与村、寨和寨之间联情 结谊,接待来客都少不了 油茶。围坐在火塘边的人 们,一碗油茶诉衷肠,一 碗油茶话深情。 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 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 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客观 上促进了民族交往、文化 交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 是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 借鉴,为民族团结和谐注 入了源远流长的“活水”。典 型的如龙胜各族自治县, 其境内的苗、瑶、侗、壮 、汉等民族都有打油茶的 习俗,居住在江底乡的汉 族人家油茶制作技艺与伟 江乡、马堤乡的苗族油茶 如出一辙,口味相当。民 族不同而饮食相同,促进 了心灵相通。这种多民族 对同一饮食文化的认同, 可以说是广西各民族在文 化认同上美美与共的独特 典范。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