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
作者: 梁乃元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57
折扣购买: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
ISBN: 978780255199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家教现场: 露露已经有好几天放学没有准时回家了。今天又回来晚了,刚进家门 。妈妈就批评开了:“去哪里疯了!放了学不马上回家,就知道玩!靠玩 能考上重点吗?” “我没玩,我……” “别给自己找借口,你还有理了!”妈妈不等露露把话说完,就打断 了她。 露露一肚子委屈说不出,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但还是礼貌地跟妈妈 道了歉,并保证:“我以后都准时回来。”晚上,露露饭也没吃就把自己 关在房间里,妈妈并没有理会。 第二天,露露果然早早地就回了家。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几天后,妈妈接到老师的表扬电话:露露利用放学时间给班里出的板 报在全校得了第一名。 原来如此。 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批评错了。 父母学堂: 批评,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举止给予否定的评价,使孩子感到惭愧和 内疚,从而促使孩子改正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孩子不能全凭着父母 的主观判断,也不能道听途说,在批评前,应该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更容易犯错误。作为父母, 当孩子犯了某些错误时,应多问一问原因,多给孩子一些解释的机会,孩 子可能另有苦衷。在人格上,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极 其敏感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评一通,很可能会犯露露妈妈一 样的错误。虽然露露表面承认了错误,但是心中仍有委屈,所以连晚饭都 没有吃。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露露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委屈,但还是礼貌地 跟妈妈道了歉,并保证以后都准时回家。如果故事的主人公不是露露,而 是其他个性更强的孩子,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事呢?也许孩子会因为觉得 被冤枉了而跟父母顶嘴,或者第二天干脆回家更晚以示自己的不满,到了 这个时候事情岂不是变得更加棘手? 不管孩子是否做错了事情,不去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就一味地批评和 处罚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父母 不喜欢什么,他偏要去做什么。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顺自己 心意的事情就劈头盖脸地斥责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定要首 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 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 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 ,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 声:“住口!”你能想像孩子这个时候会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 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 经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 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威 严重的心理问题。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是孩子应得的基本 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 了事情,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以便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孩子为自己找理由辩护,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科 心理很正常,并不代表孩子的品质就是坏的。这个时候父母要懂得用正砩 的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勇于自己承认错误。这不仅使孩子能够明辨是 非,同时也教会孩子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责任心。如果父母武断地打断孩 子,对孩子进行训斥,并无助于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错误所在,根本 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反而会在孩子心理造成这样的印象:犯了错 就会受到父母严厉的对待。以后再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想尽办法对 自己的行为进行隐瞒,以期逃避父母的批评和责难。 对于犯了错而确有隐情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听解释,粗暴对待,孩子 虽不敢言,但心不服,时间久了,不良的影响就会表现出来。因为对于一 个已经有自我主张和能力的孩子来说,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 不到父母的重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 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家庭教育就很难顺利 地进行下去。现代文明社会中,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倍加呵护 ,但真正将孩子看作有独立人格尊严、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独立主张的父 母却并不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孩子的 说话权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会变得内向、与外界交往能力差, 甚至会产生自闭倾向。所以,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不把自己 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父母与孩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关系,互相信任,家庭教育才会向良性方向发展。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