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0.12
折扣购买: 梁实秋生活美学/生活家书系
ISBN: 9787568243810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散步 《琅王寰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 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 。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 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巳行之有年 ,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 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 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 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 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 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 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 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 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 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 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 然觉得目不暇接。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 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 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 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 田蛙间,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 。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 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 。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 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 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的需要策杖。一杖 在手,无需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 为在地面磨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 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 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 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纠纠的横 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 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 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 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 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 慈藏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 不够。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 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 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 ”的味道。天覆地载,子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 是绝对的阒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 常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 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 ,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 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