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作者: 景文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76
折扣购买: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ISBN: 97875117089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和孩子一起学习 有一位报告文学家说,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利用帮助父亲剪报纸的机会 开始关心社会问题。通过帮助父亲剪报,知道父亲仍在继续不断地学习,这 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即使大人不特意说“要 好好学习”,当孩子总是看到父母在学习的情景,也自然会受其影响而变得 喜欢学习。 例如有许多父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带孩子到博物馆去。但是过于注重 “教育目的”,父母好像是尽义务陪孩子去的,孩子也不会产生兴趣。相反 ,父亲如果一边对孩子说:“喂喂,快看,真厉害!”一边与孩子一样感兴 趣,孩子的眼里也会充满着好奇。例如带孩子到天文馆去本来是好事,但有 的父亲却对孩子说“你自己看吧”,自己坐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噜。这样一来 大人即使想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想以此为契机使孩子喜欢学习,其效 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大人也真诚地感兴趣,孩子的兴趣自然会放在学习上 。 家长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公司里大家虽然七嘴八舌地报怨加班 的事情,但还能都坚持留下来。然而当一个人走了,两个人走了,最后只剩 下很少的人时,剩下的人就会像雪崩似的扔下工作匆匆忙忙地踏上回家之路 。在工薪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不想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工作”的心理。同样, 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必须学习”的 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厌学。因此,反过来利用“大家都在做”的心理, 是纠正孩子厌学的方法之一。 【教育感悟】 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必须学习 ”的心理,如果每天规定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学习10分钟,只要大家都做, 孩子就不会有不满情绪了。 尽可能的把孩子留在身边 据调查,目前我国平均约3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孩子年 龄愈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 旧,科学性比较欠缺,抚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会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 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而现代的妈妈们一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她们在抚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方法。 例如,奶奶可能会说:“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 ,奶奶帮你倒上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到杯子,奶 奶喂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不想 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而妈妈就不会这样了,她们会说:“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 ,开水倒在杯里过一会儿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再给妈妈倒一 杯水来。”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 ,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 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隔代抚养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所以有关心理专家和育儿专家认为,父母对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像 的重要得多。如果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将更有利于孩子的茁壮成 长。作为一个母亲,不要只忙着工作与赚钱,多挤出一点时间,陪陪自己的 孩子,亲自带你的孩子去公园或其他地方走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 温柔的母爱更能滋润孩子,更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教育感悟】 父母对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像的重要得多。如果父母能更多地 参与孩子的教育,将更有利于孩子的茁壮成长。 社交能力对孩子很重要 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名人研究会,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 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其中93.7 %的人认为,人际关系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现在大多数父母,并未认识到社会交往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孩子上小学前,父母总希望孩子听话,是个乖宝宝。上小学后,父母 希望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要父母操心。 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放学后同一些小孩子在院子里“撒野”,就感到很头痛 ,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安静的孩子。如果孩子放学后,哪也不去,就在家里老 老实实地待着,父母就会感到很欣慰:孩子真让我省心。 这种以听话、不惹是生非来作为“好孩子”的判断标准,是很片面的。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如果 孩子内向、不说话,就会胆小,妨碍他正常的人际交往。尤其是男孩子,如 果他像女孩一样总是依偎在妈妈身边默默不语,遇事畏畏缩缩,甚至不敢和 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是很不好的表现。男孩有这样的性格缺陷比身体差 些还要糟糕。 即使孩子拥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 生道路上遇到诸多的困难。 一位小学校长对家长们说:“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孩 子交往的心理、生理需求,支持孩子参加适合年龄特点的交往活动;家长要 及时了解孩子交往信息,并教给他们交往的一些方法,教会他们与别人相处 。” 【教育感悟】 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 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 的成功。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