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职场妈妈别自责(与超能女性对话)
ISBN: 9787500170679
乔安·S.卢布林(Joann S. Lublin) 卢布林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西北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和编辑。2018年4月退休后,她持续活跃于各类会议,讨论领导力、女性高管和其他与管理相关的话题。卢布林与同事关于揭露企业丑闻的报道荣获2003年普利策新闻奖。她还是2018年杰拉尔德?勒伯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这是授予财经新闻记者的最高荣誉。
第一章 职场妈妈不容易 25岁那年,我打定主意 这辈子不生孩子。当时我在 《华尔街日报》就职,是那 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记者 之一。记者是个受人尊敬的 职业,我喜欢这份工作。我 们这几个女记者都没生孩子 。我担心结婚生子会毁了我 的职业前途,我不愿意放弃 新闻事业成为全职妈妈,我 也无法想象自己可以二者兼 顾。 “生在当今这个社会,我 没法轻松地同时拥有家庭和 事业。”我曾在《华尔街日 报》的社论版块以第一人称 谈及自己的困境。我还补充 道,当时少有雇主能提供弹 性工作制,并且“全美上下 ,质量过得去、妈妈们又能 负担得起的托儿所简直少得 可怜”。 以上是我在20世纪70年 代写下的文字。最终我还是 克服了自己到底要不要生孩 子的矛盾心理,决定勇敢地 成为一名母亲。因为我不想 错过女性独有的生产体验, 也不想错失和我先生迈克( Mike)一同生儿育女的经历 。 从我决定生孩子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几十 年间,尽管社会已有进步, 可是21世纪美国的职场妈妈 们在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个问 题上,仍旧比职场爸爸们的 处境要艰难得多,这不公平 。美国的职场妈妈们身处于 这样一个国度:社会传统认 定父母必须亲自抚养孩子, 同时对性别分工有着根深蒂 固的刻板印象,职场父母们 能得到的制度性支持微乎其 微。 美国的职场妈妈 对美国许多低收入有色 人种妇女来说,出门打工不 是什么新鲜事。经济政策研 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是一家非营利性 智库,它们在2019年提供 的一份分析材料中指出:19 世纪80年代,已有35.4%的 已婚黑人女性参与了就业, 这其中包含已生育和未生育 的女性。造成这一现象的部 分原因是,黑人男性在职场 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歧视,而 与此同时,“白人女性通常 在婚后就离开了职场”。① 记者埃米·韦斯特维尔特 (Amy Westervelt)在她 2018年出版的《别想拥有 一切:美国是如何搞砸女性 育儿,又该如何解决》 (Forget "Having It All": How America Messed Up Motherhood-and How to Fix It)一书中提到,在 1920年的美国,非洲裔女 性参与就业的可能性是白人 女性的两倍。① 美国女性的整体就业情 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就 发生着变化。征兵导致劳动 力短缺,各个公司又要赶制 急需的军备用品。雇主们本 来不放心聘用那些孩子不满 14岁的妇女,可因为急缺人 手也就雇用了她们。 这些战时母亲把家庭之 外的有偿工作看作她们的爱 国主义职责。但愿意雇用这 些妈妈的雇主们抱怨没人来 应聘,因为没人给她们照看 孩子。后来呢?韦斯特维尔 特写道:“美国政府在历史 上头一回,也是仅此一回, 看到了为职场妈妈群体提供 育儿补贴的必要性。这一补 贴政策在1944年达到巅峰 ,当时全国有3000多家托 儿所,托管儿童多达13万。 ”②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 束,一股社会压力向这些中 产白人妇女袭来:她们不得 不放弃工作,把职位让给退 伍军人。大批妇女从职场撤 离,致使妇女整体就业率大 幅下跌。就这一现象,我在 2016年出版的书中写过, 书名是:《靠自己赢得:世 界顶尖商业女性辛苦打拼的 经验教训》(Earning It:Hard-Won Lessons from Trailblazing Wo men at the Top of the Business World)。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