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新论译注/江晓原作品系列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江晓原作品系列
作者: 江晓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0.37
折扣购买: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江晓原作品系列
ISBN: 9787108078124

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位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两百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内容简介

《周髀算经》何时成书? 《周髀算经》,无论从古代中国天学史还是文化史 而言,都是一部奇书、谜书。作为自成体系且以完备面 目呈现的数理天文学专著,《周髀算经》几乎可以说是 古代中国唯一的一部;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天学书相比, 它也极可能是最早的一部——即使不考虑书中所托引的 遥远年代,仍是如此。千百年来,学者们对《周髀算经 》做了大量注释、猜测、考证和研究,众说纷纭,各有 异同。直到如今,对于治古代科学史—文化史的人来说 ,《周髀算经》仍是一部难读之书,同时又是一部不可 不读之书。 《周髀算经》开首处的周公与商高对话,曾使许多 好古崇古之人相信,此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 约公元前11世纪)。清代复古之风炽盛的时期,《御制 数理精蕴》就将周公商高对话诩为“成周六艺之遗文” ,有的现代学者也相信这种说法,比如陈遵妫。但实际 上周公商高与荣方陈子之类都只是托引,这种托引古人 对话以陈述自己观点的做法在战国秦汉间著作中极常见 ,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流行的行文方式或修辞手段。《周 髀算经》的成书,则不可能早至商周之际。 托引古人对话既是战国秦汉间著作的习惯做法,则 《周髀算经》中周公商高荣方陈子诸人物的出现,反过 来倒能提示其真实的成书年代线索。从文字风格上看, 《周髀算经》也很像战国秦汉间的作品,与古奥的周代 遗文(如《尚书》中所见的某些篇章)相去甚远。 钱宝琮曾考证《周髀算经》的成书年代。他的方法 是,将《周髀算经》与《淮南子?天文训》及刘歆的《 三统历谱》(见《汉书?律历志》)三者进行比较;由 于后两者的成书年代是确定无疑的——《淮南子》成书 于西汉初年,《三统历》成于西汉末,就有可能通过比 较有关内容的相互异同而推断前者的成书年代。钱宝琮 发现如下六条证据: 1.《周髀算经》与《淮南子·天文训》都论述“ 天圆地方”。 2.《周髀算经》与《淮南子·天文训》都有“日 影千里差一寸”之说。 3.《周髀算经》与《淮南子·天文训》都有利用 表竿测量日出日入方位以确定东西南北准确方向的方案 。 4.关于太阳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时刻于 恒星间所处的位置,《周髀算经》所载依次为牵牛、东 井、娄、角四宿,与《三统历谱》相符;而《淮南子? 天文训》所载则不同。以岁差原理推算之,发现《淮南 子?天文训》所载在年代上略早。 5.《周髀算经》与《淮南子?天文训》在二十四节 气及晷影推算方面,都不精确。 6.《周髀算经》分一日为12时,以地支纪之,称 时曰:“日加某支”,这种称呼方法与《三统历谱》相 同,而在《淮南子》《吕氏春秋》《史记?历书》等书 中都还未曾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