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上

愚园路上
作者: 徐锦江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愚园路上
ISBN: 9787208139657

作者简介

徐锦江,现任《解放*报》副总编,曾任《申江服务导报》主编。解放*报报业集团**记者。上海市记者协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新闻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地方领**才。2009年被评为中国传媒创新年度人物。 1997年2月至今,筹建创办《申江服务导报》直至担任主编。参与了《申》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成为上海周报市场**品牌到荣登全国同类周报综合竞争力之首.直至作为解放集团核心资产之一注入新华传媒上市公司的15年创业发展全过程。 其解密《申》报成功密码的《<申>报关键》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出版《流言导读》《话说流言蜚语》等专著,并有画家传述《陆俨少词典》、新闻作品集《世相》、散文集《流失的感觉》等6部著作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在上海滩长大的小孩,说容易容易,说 不容易也不容易,当时不容易事后想想也没什么不容 易,或是当时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容易过来以后觉得蛮 不容易。绕了。这一段应该逢着改革开放年代了。但 离**的富裕还有不小的距离,互联网时代也还没有 听说,大学、工作、恋爱、结婚、房子——琐琐碎碎 ,一地*毛,大都与匮乏的物质有关,但其实,那个 年代恰恰是充满**和理想的年代。可惜我的小情小 调不堪其任,是为过,请阅读者批判。当然,也可能 是那个转型时代的急转直下,甚至没有过门,我们便 从高空跌入了地面,而我那时正需要生活。 虽然还只过了小半辈子,却已是浮家泛宅,挪过 不少的窝。*初的家自然是父母的家,说不上有多好 ,但坐落在上海滩上一条不错的住宅区马路上,一幢 洋人造的新里式红砖楼里,静街幽弄,独门独户,常 引得居委会视察卫生的老太太们流连忘返。在童年的 记忆里,那个家是一片平静、文雅和美丽,然而,父 母的家再好,也决计笼络不了一颗少年的心,*何况 ,天经地义的**和无所不至的絮叨对于成长的心都 只是一种负担,拳拳之心,一直想着的是鹏举鲲游。 终于考上了大学,一周才回一次家,得以若即若离地 逃离父母,乃至工作,有了自己的钱,便名正言顺地 想有个自己的窝,难得在闹市区借到一间72家房客式 的亭子间,所谓的新生活当然不会是自己开伙仓洗衣 服,而只是呼朋唤友,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东一餐, 西一炊地打发*子,**是一幅小青年人人不学自会 的浪漫图景,间或还是要卷上一大包待洗衣服回父母 家去开荤,这样的刺激*子晃去了大半年,直闹到心 里空空的,绵绵的复有“家室”之想,于是掉转马头 全身心地投入为“家”的战斗:客居在姐姐的寓所、 争得一间过渡的新房,直到打回老家去,在父母所在 的住区觅得新房安居乐业,不知不觉中的心理变化竟 只是为了重新投入父母的怀抱,其实当初的弃家出走 ,也不过是父母磁场存在的反证。现在呢,活像是一 出浪子回头的规谕剧,也算是遵了“父母在,不远游 ”的古训。 这归去来兮的心态使我想到那些归国的游子,尤 其是那些耿耿于怀叶落归根的老华侨,而*给了我一 种文化的提示。年轻的心迷恋的是西方现代派,是反 抗性、非理性和强刺激,就像我自己,拜读过金斯堡 、尤奈斯库和塞林格,观看过车库或者苹果一类的行 为艺术,但到头来,让我心随其想的还是天阶夜色, 暗扑流萤的轻罗小扇,还是红泥小炉、红袖添香的雪 花之樽,还是美食盛筵,养生小憩,绫绢纸上的山水 长轴,青田石侧的边款小识。虽然我还没有老到可以 自卖自夸舞文弄墨,富足到可以随心所欲把玩珍藏, 但我已领会:修身养性,博物洽闻,祛暑避寒,延年 益寿,舍中国文化其谁,假如一个人一定得认同一种 文化的话,我想我们这代人哪怕作为一个尾声,也只 好舍命陪中国了,假如你不想在喧嚣紊乱的现代都市 派中折腾,那也就只有躲进中国文化一途了,不管你 当初是个如何激烈的反对派,*终的结局都这样无可 奈何。 人生一圈行。P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