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当时间开始/地球编年史
ISBN: 9787559434104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1920 年 7月 11 日出生于阿塞拜疆巴库,在乌克兰和巴勒斯坦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成年后在伦敦大学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等;2010 年 10 月 9 日病逝于美国纽约。 西琴毕生致力于研究近东古文明与人类起源的联系。从 1976 年起,他陆续出版了《地 球编年史》系列作品,引起巨大反响。 作为世界上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少数学者之一,西琴同时也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的各种语言。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玛雅文化等领域,他的研究活动甚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
第一章 时间之轮 据说早期基督教会最伟大的思想家,罗马的迦太基(公元354—430年)主教——?融合《新约》和柏拉图的希腊哲学的巨匠,人称希波的奥古斯丁——?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时间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人这么问我,我倒知道它是什么;如果要向询问者解释它是什么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时间对地球及地球上的万物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又是独特的: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从出生一直到死去,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 虽然我们不知道时间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懂得了如何去测量时间。我们用“年”来计算我们的生命长短,而年只是将“轨道”换了一个词,因为这的确就是地球上的“年”的意思: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走完一个完整轨道的时间。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但我们对它的测量方法让我们开始想象:我们能活得更长吗,我们的生命周期能变得与众不同吗,我们能活在另一个拥有更长的一“年”的行星上吗?我们能在一颗“上百万年为一年的行星”上成为不朽吗??事实上,埃及法老们相信,他们可以拥有一个永恒的来生。而这是不是让他们在“上百万年为一年的行星”上加入众神的行列? 的确,“在那儿”,是否有一颗行星,甚至更多,生命能够在其上进化发展——?或者只有我们的行星,只有地球上的生命才可以?而我们,地球人,则只有永世孤独——?或者,法老们其实很明白自己在文献中提到的是什么? “仰望天际,细数繁星。”在达成约定之后,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这么说。在记忆都无法触及的年代,人类仰望着天空,想象着是否有另一个人,在另一个行星上,看着同一片天际。从逻辑和数学上讲,的确有这么个可能;但直到1991年,天文学家们才第一次发现,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的确有着环绕恒星的行星。 这第一次发现,是在1991年7月,被证明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这是由一支英国天文学团队公布的。基于五年的观测,他们指出,有一颗快速旋转的恒星是地球10倍大小的“类行星体”,而这颗恒星是脉冲星1829-10。脉冲星被认为是恒星因各种原因坍缩后的密度极大的核心,它们发疯似的旋转,在有规律的爆裂中发出放射性能量脉冲,每秒有很多次。这样的脉冲可以被脉冲望远镜监测到;通过这样的周期性波动,天文学家们猜测,一颗行星每六个月围绕脉冲星1829-10运行一周,才可以制造这样的波动。 当事实被发现之后,这些英国天文学家在几个月之后承认,他们的推测是不准确的,为此,他们不能因他们的结论而证明在三万光年外的这颗脉冲星拥有一颗行星伴随。然而,在那个时候,有另一支美国团队,在另一个近得多的脉冲星附近发现了相似的现象,这颗脉冲星被识别为PSR1257+12——?一颗离我们只有1300光年的坍缩后的“太阳”。天文学家们估算,它的爆炸是在10亿年之前;而且非常确定,它的确拥有两个,也有可能是三个行星。确定的两颗行星的绕“日”轨道离“太阳”的距离,如同水星轨道距离我们的太阳的距离;而有可能存在的第三颗行星,有着和地球差不多的绕日轨道。 “这个发现证明行星系统是可以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存在的,”约翰·罗伯·维尔福特在1992年1月9日的《纽约时报》上如是写道:“科学家们说,要让环绕脉冲星的行星孕育生命,这是最不可能的。然而这样的发现却鼓舞着天文学家,他们要开启的是在宇宙中对外星高智慧生命的信号进行系统的勘察。” 那么,法老们是正确的吗? 在法老和那些金字塔文献很久之前,人类已知的最早的一个古代文明,拥有了一套先进宇宙进化论。6000年以前,在古代苏美尔,人们已经知道了20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们将发现的事物。它不仅有我们太阳系的真实构成(包括最远的行星)和属性,同时还提到,宇宙中有着其他的太阳系,它们的恒星(“太阳”)会坍缩和爆炸,它们的行星会被甩掉——?而生命,通过此种方式会从一个星系被带到另一个星系。这是一个被记录了的、详细的宇宙论。 有一部很长的文献,记载在七块碑刻上,叫作《创世史诗》,以其开头语《伊奴玛·伊立什》而闻名,它曾在新年庆典中被公开朗诵。庆典从尼散月第一天开始,而这一天与春天的第一天恰好重合。 文献描绘出了我们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其中描写了太阳(“阿普苏”)和它的信使水星(“穆木”)是如何最早被一颗古行星提亚马特加入的;而太阳和提亚马特又是如何生出金星火星(“拉哈姆”和“拉赫姆”)这一对的;接着又生出了在提亚马特之后的木星和土星(“基莎”和“安莎”),还有天王星和海王星(“阿努”和“努迪穆德”),后两者是直到1781年和1846年才分别被现代天文学家发现的?,而它们在数千年之前就被苏美尔人知道并描述了出来。当这些新出现的“天神”聚在一起互相推挤的时候,其中一些就有了卫星。提亚马特,位于这个不稳定的行星系统的中部,被拉扯出了一个卫星;其中之一的“金古”,不断变大最终自己成了一颗行星。现代天文学家对一颗行星能拥有如此多卫星的可能性一无所知,直到伽利略在1609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最大的卫星;但苏美尔人却在数千年之前就意识到了这样的现象。 在这个不稳定的太阳系之中,按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创世史诗》的说法,出现了一个来自外层空间的入侵者——?另一颗行星;它不是因阿普苏而生的,而是属于其他的星系,被甩开后漫游于太空。在现代天文学家们得知脉冲星和坍缩星几千年前,苏美尔的宇宙论就已经提到了其他恒星的坍缩和爆炸,以及被甩开的行星。因此,《伊奴玛·伊立什》陈述道,一颗像这样的流放行星,到达了我们太阳系的外围,开始向中部进发(见图1)。 它经过较外层的行星时,导致了很多改变,它们的成因至今都困扰着现代天文学家们——?比如天王星向一侧倾斜,还有海王星的最大卫星,特里同(海卫一)的逆行轨道,以及是什么力量导致冥王星从它原本的卫星位置移动到一个奇怪的轨道上成为行星。这颗入侵者越是接近太阳系的中心,就越是在撞向提亚马特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步,其结果就造成了一次“天体战争”。在一系列的撞击中,这颗入侵者的卫星重复地撞进了提亚马特的体内,这颗古行星被撕裂成了两半。其中一半被撞得粉碎,成了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以及彗星;另一半,虽然伤痕累累,但至少是完整的,它被抛进了一个新的轨道,成了一颗行星。后来这颗行星被人类称为地球(苏美尔语中称其为“KI”)。与它一起变轨的还有提亚马特最大的卫星,也就是我们的月球。而这颗入侵行星自己也拥有了恒定的绕日轨道,成了我们星系的第十二个天体(太阳、月亮、九大行星和它)。苏美尔人称其为尼比鲁——?“十字行星”。巴比伦人为了弘扬自己的神马杜克,而将其命名为“马杜克”。古代史诗声称,正是在这次天体战争中,尼比鲁将从其他地方带来的“生命之种”传播到了地球上。 哲学家和科学家审视着这个宇宙,并提供了各种现代宇宙观,而最后都无可避免地开始了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探讨。时间自己就是一种尺度吗,它会是宇宙内唯一真实的尺度吗?时间只能向前吗,还是可以倒退?现在,是过去的结束还是未来的开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它是否有一个尽头?如果宇宙一直就这么存在着,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局,那么时间也是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吗——?或者宇宙确实有着某种开始,也许就是许多天文物理学家所推测的大爆炸,那么是在那个时间,出现了时间吗? 拥有惊人准确性的宇宙观的苏美尔人同样相信有这么一个开始(由此推出,也有一个不可改变的结局)。很清楚的是,他们认为时间是一种测量工具,是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这宇宙的史诗。因为古代的《创世史诗》的开头语,第一个单词,伊奴玛,意思是“当……的时候”: 当在高处的时候,天国还没有被命名, 在其之下,坚实的大地(地球)还没有被命名。 要设想出一个太初阶段是需要大量的科学理念的,当时“只存在着虚无,太初的阿普苏,他们的创造者,穆木和提亚马特”——?地球还没有形成;并指出创造地球的“大爆炸”并不是创造宇宙的那一个,甚至还不是太阳系诞生时的某一次,而是天体战争。是在那之后,地球的时间才开始的——?在那一刻,提亚马特的一半成了小行星带,地球被甩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轨道上,并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对时间的测量。 这个科学观点,是古代宇宙观、宗教和数学的重点,除了《创世史诗》之外,还在很多其他苏美尔文献中出现过。被学者们当作《恩基和世界秩序》的“神话”,实际上是恩基的自传文献。这位苏美尔的科学之神,描述了地球时钟的第一个嘀嗒声: 那是天国与地球分离之时, 那是天国与地球分离之时…… 另一部文献——?其中的内容常常出现在苏美尔泥板上——?通过列出许多在这重大事件之前还没有出现的进化和文明状态来传达“开端”这个观念。而在那之前,文献上说,“人类这个名字还没被叫过”,“那些有用的东西还没有被造出来”。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天国从地球上被移走之后,在地球和天国分离之后”。 当然,不要因为在埃及信仰中找到相同的时间起源观念而感到惊讶。我们能在《金字塔文本》(编号1466)中读到对万物之始的这样的描述: 当时天国还不存在, 当时人类还不存在, 当诸神还未出生, 当死亡还不存在…… 这样的认识,在古代世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它是起源于苏美尔宇宙观的。希伯来《圣经》中《创世记》的开头语也有着相似的共鸣: 在最开始的时候 神创造了天国和地球。 而地球还没有形象 虚无和黑暗在其表面, 主的风吹拂着它的水域。 现在很肯定的是,《圣经》中的创世神话是基于美索不达米亚故事的,诸如《伊奴玛·伊立什》,在“深渊”代表提亚马特的情况下,“风”在苏美尔语中就代表着“卫星”,而“天国”,被形容为“打造出的手镯”,就是小行星带。然而,《圣经》中更为清楚地说明,“开端”之时,地球还远没有形成;《圣经》版本仅仅是从当地球从天国分裂出来这一点开始提取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宇宙起源论,而作为提亚马特分裂的结果之一,小行星带也形成了。 对地球来讲,时间就开始于天体战争。 ★旷世巨著《地球编年史》,突破性的畅销书,影响力持续40年而不衰,被译成30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 ★宇宙中的一切是何时开始以及怎样开始的? ★一切都将结束吗?而在这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 ★史前巨石阵为什么要重建,并在公元前2100年和2000年时重新排列──这与当时发生在苏美尔令人震惊的事实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巴西的重大发现证实,人类在这一地区竟已生活了超过32000年!而它与大洋彼岸的文明全然无关吗? ★是什么东西连接着位于马丘比丘的三窗神庙,以及苏美尔和大不列颠的古代建筑? ★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过去和未来果真是被这三个周期所指引?是它们推动了地球历史的车轮? ★《当时间开始》谱写惊人的神曲:外来的文明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而人类则改变了众神的谱系! ★撒迦利亚·西琴,世界上少数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各种语言,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zui新科学发现,解答太阳系、地球及人类过去与未来的所you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