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味儿

北京味儿
作者: 编者:瞿宣颖|责编:乔天一//张帅|整理:侯磊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北京味儿
ISBN: 9787200160550

作者简介

瞿宣颖 (1894~1973),别名益锴,字兑之,简署兑,号铢庵,晚号蜕厂、蜕园。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晚清军机大臣瞿鸿禨之子。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早年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国史编纂处处长、印铸局局长、湖北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后在南开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任教。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精诗词书画,尤擅于文史掌故,是深具国学功底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著有《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汉魏六朝赋选》《北平建置谈荟》《北平史表长编》《同光间燕都掌故辑略》《中国社会史料丛钞》《方志考稿甲集》《长沙瞿氏丛刊》《补书堂讨录》等丰富著述。还著有《燕都览古诗话》,为咏览燕都之作,以诗系文,诗文并茂。其中有关什刹海地区的诗文有15篇。

内容简介

"故都闻见录[ 《故都闻见录》系列,《燕姬》至《警吏》连载于《申报》(上海版)1931年9月1日至1932年10月31日,共35期39则;《京曹》至《正阳门楼》连载于《申报月刊》1933年第二卷第七期至第十二期,共34则,总计73则,署名铢庵。其中《京曹》《九陌》《光棍》《茶棚》《同仁堂》《打鼓》《古董》《万寿点景》《崇文门》《市招》《书肆》《纸坊》《仓》《正阳门楼》12则曾收入《杶庐所闻录 养和室随笔》,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署名:瞿兑之。 ] 我友铢公,笔端挟飞动之致,每摹绘景物,使人读之,如身历其境,延景赏心,应接不暇,唯恐其终篇也。其文随物赋形,遇圆成璧,若太虚之云,起止无心,自然成趣,意其下笔直书,了不经意,心暇手闲,乃能如是。读其文者,辄与之俱化。杜老之诗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此非善为文者不能道,亦非善读文者不能道。铢公之文颇称之矣。其文兼有诗词,有小说,有游记,于古近郦道元,近柳子厚,又近唐人小说。一日偶称故都风物之美,劝余往游,因欲仿陆士龙之说中,鲍明远之记雷岸,快余等过屠大嚼之意,连夕握管,成数十篇,犹不能自已。余受而读之,击节称快。谓自来导游之作,无此精丽也。冠兹数语,以审同好。二十年夏日春痕记。 一?燕姬 《燕京杂记》云:“京中妇人不知织纫,日事调脂裹足,多买肉面生果等物,随意饕餮,家徒四壁。一出门,珠翠满头,时装衣服,长短合宜,居然大家风范。”《旧京遗事》云:“内无担石之储,出有绮绫之服。”此盖由明清两朝贵游仕宦胥吏军籍麕居此地,养成媮靡之风。晚清旗籍妇女,尤为人所诟病。一旦国亡家破,既无谋生之技能,复鲜服劳之训练,于是年长者屈为佣工,妙龄沦而卖笑。其境极可怜,其故抑非一朝一夕矣。旗女于妇功毫不讲求,固如上述,即冶容之饰,亦逊于汉人。往时咸梳高髻,阔几盈尺,成以假发,全失天然之美,益以浓敷脂粉,俗艳逼人。自民国十三年移宫以后,已不复见此装饰,转效汉妆,益有邯郸学步之诮。古云:“燕赵多佳人。”此语不适于今矣。然满洲妇女有一事为汉人所不逮,盖贵游之家,习于礼范,应对进退,动容周旋中矩,仪态万方,不矜不迫,殆非勉学而能。欧人重社交,妇人以羞涩生硬为耻,此风于满洲见之。本斯美质,去其骄惰,加以近代饰容之术,固足为模范女子也。满人之绝美者,固亦数数见之,特稍拙于涂饰耳。其装束亦胜于汉人,故旗袍至今不废而转称便也。 二?马缨花[ 马缨花:又名马缨杜鹃,常绿灌木至乔木,可入药。 ] 客有不喜北平者,曰:“北平春夏间之尘土涨天,塞口鼻欲噎,齿嚼之有声,此何可耐也?”应之曰:诚然。北平市政之待商榷者,何止一端?此其一耳。他日市当局能辟较远之规模,平治道路,广植树木,则此患□□[ 编者按:原文如此。 ]铲除也。试观东交民巷中之洁无纤尘,其故可想矣。夫平治道路,需费良多,或非旦夕所可期。至于植树,安见其不能举邪?古时宫禁多栽槐柳,唐人诗句,摹绘屡矣。北平故宫,犹存旧规。今中华门至天安门,丹垣之旁,尚多古槐。蟉枝攫拏[ 攫拏:张牙舞爪。 ],苍鳞斑驳,虽零落不成行,犹堪作美荫。外此王侯第宅,门首亦多槐榆。壝[ 壝: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 ]坛庙宇,则饶松柏。而御沟侧畔,垂柳毵毵[ 毵毵: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滃然浓绿,每延数里,皆足见往时树木之盛。民国三、四年间,兴举市政,东西长安街一带,广植德国槐与马缨花。此二木皆易长,至今长夏垂阴,与黄瓦丹垣,映带成至美之色彩,足征其时犹有工于都市建设之人才。比年以来,则每岁清明,空购无数树秧,植之街畦。既无负专责者灌溉而监护之,不旬日辄复萎死,年年植稚树,年年终于无树,覆辙相寻,从无澈底更张之计划,甚矣,北平市当局之无人也。凡近年新辟之路,及繁盛之市街,多无树木。每至夏季,烈日直射,行人为之焦头沃足,偶见一二高才及肩之稚树,摇摇欲毙,状至不堪。其实每年植树之际,但派专任警察十人,便可周历全城,监护其事,更可责成邻近居户,每户专护一株,如或萎枯,立令赔补,事轻易举,莫此为甚。为长者折枝,可为而不为,是北平市当局之谓矣。 北平土宜之树至多,若樗若柳,几于随地可生,不加斧斤,从无夭折。他若桑枣槐榆之属,可以荐盘盎充薪槱[ 薪槱:指柴火。 ]者,市民皆等闲视之,良可广为播种。顾余以为最足以代表北平之树,莫如马缨花也。马缨花即合欢木,其叶琐细对生,昼间舒展,至宵而合。自夏及秋,作花状如马颈之繁缨,故得是名。其色上红下白,淡雅宜人,往往叶生,不假培植,无待十年,高齐楼橹,浓阴密布,能隔红尘,循名责实,俱符嘉树之号。使有贤明之市当局,尽一月力,遍树此木于全城,则美荫长垂,后之人永诵《召棠》[ 出自《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召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武王、周公的异母兄弟,仁政爱民,曾舍于甘棠之下,人民为了表示爱戴而爱甘棠树。后世以此颂扬官员爱民的 政绩。 ]之 什[ 之什:书的篇章。之:助词。什:古时诗文以十篇为一卷,代指篇章。 ]矣。前年市政府定以菊花为市花。夫菊非北平所独有,又为日本帝室徽识,嫌于淆混,盍若采马缨花制为图案,不尤雅丽切合邪? " 瞿宣颖的掌故将历史事件、历代典章信手拈来,本质上是在写政治制度和风俗制度,他的一生,是在打捞遗失的历史,拼接破碎的历史,梳理驳杂的历史,注解深邃上午历史,订正讹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