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屠夫十字镇(精)
ISBN: 9787208137189
约翰·威廉斯(JohnWilliams,1922-1994),美国作家、诗人、学者。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从过军。退役后入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于1954-1985年间在母校丹佛大学教授大学英语及创意写作。曾编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诗歌》,也创作过两本诗集。一生只写了四部小说:《惟有黑夜》(1948)、《屠夫十字镇》(1960)、《斯通纳》(1965)、《奥古斯都》(1973,本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约翰·威廉斯的写作,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评论:“当我称之为‘卓越’,我的意思是它们(《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已经超出了各自类型范围内的评价标准。”
从埃尔斯沃思到屠夫十字镇的公共马车原来是一 辆多用途马车,经过改造,用来运输乘客和小型物资 。四匹骡子拉着车,行驶在一条隆起的高低不平的道 路上,这条道路从平坦的大草原缓坡向下通往屠夫十 字镇。道路上留有大型马车轧出的车辙,这辆多用途 马车进出这些车辙时,那些覆盖着帆布、用绳子捆绑 在车中央的货物便东摇西摆起来,车子两侧卷着的帆 布帘撞击着山胡桃木杆子,杆子是用来支撑板条和帆 布搭成的车顶的。马车上只有一名乘客,坐在车后, 这时他只能把身体死死抵住马车的侧板,一只手张开 撑在蒙着皮革的硬板凳上,另一只手抓住放置在侧板 铁孔里的光滑的山胡桃木横杆,以免摔倒。车上的货 物堆得几乎和车顶一样高,把车夫和乘客隔开,车夫 大喊一声:“屠夫十字镇,就在前面。”声音盖过了 骡子扑哧扑哧的喷鼻声和马车吱吱嘎嘎的声音。 乘客点点头,把头和肩膀探出马车的侧面向前望 去。视线越过冒着热汗的骡子屁股和上下颤动的骡子 耳朵,他看到远处一些简陋的棚屋,这些棚屋聚集在 一起,建在一片比棚屋高一点的树林前。瞬间,眼前 的色彩留给他这样一个印象——在一抹深绿色衬托下 ,淡褐色和灰色融合在一起。突然,马车颠簸起来, 迫使他又坐直身体。他紧盯着眼前隆起的一堆左摇右 晃的货物,不停地眨着眼。这是个刚二十出头的小伙 子,身材颀长,原本白皙的皮肤因为一整天在太阳下 曝晒开始泛红。他已经脱下帽子,用来擦额头的汗, 而且也没有重新戴上。他一头淡棕色的头发,像弗吉 尼亚烟草的颜色,原来修剪得清爽有型,现在却变成 了色彩不均匀的一圈圈鬈发,散落在耳朵和前额上。 他下身穿一条崭新的黄棕色土布裤,上等布料上的折 痕依稀可辨,棕色便装短上衣、背心和领带早已脱去 。多用途马车缓慢前行,微风习习,即便如此,亚麻 白衬衫也是汗渍斑斑,松松垮垮地耷拉在身上。这两 天刚刚长出来的金黄色胡须沾着水汽,闪着亮光。他 不时用一条脏兮兮的手帕擦擦脸,似乎胡须惹恼了皮 肤似的。 他们接近小镇的时候,道路变得平坦了,马车微 微地左右摇摆,前进的速度也快了起来,年轻人不用 再抓住山胡桃木横杆,他坐在硬板凳上,身子可以较 为舒适地前倾着。骡子嘚嘚的蹄声变得稳定而低沉。 马车周围掀起一团尘雾,像黄色的烟雾,翻腾尾随着 马车。除了马具的碰撞声,骡子粗重的呼吸声,蹄子 嘚嘚声和马车时高时低的吱吱嘎嘎的声音,远处还可 以听到人的叫喊声和马匹嘶鸣的声音。在道路一侧可 以看到平坦的长草地上出现了几块光秃秃的泥地;随 处可见遗弃的篝火,烧焦的木头交叉叠放着。几匹蹒 跚的马儿在低矮的黄草地上吃草。当马儿听到路过的 马车的声音时,猛然抬起头,向前竖起耳朵。一声怒 吼突然响起;有人发出了笑声;马发出喷鼻声和嘶鸣 声,还有辔头一拉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 屠夫十字镇几乎一眼便可尽收眼底,六幢简易的 木结构房屋被一条狭窄肮脏的街道分开。道路两旁比 房屋更远一点的地方,散落着一些帐篷。马车首先经 过街道左边一个支得不太牢靠的帐篷,帐篷是用国防 黄布料制成的,四面可以卷起来,顶帘上挂着一块平 整的木板,上面用红颜色潦草地写着:乔·朗理发店 。对面是一间低矮的房屋,几乎呈正方形,没有窗户 ,一块帆布当作门帘,没有任何装饰的木板面墙上用 黑颜色稍稍工整地写着:布拉德利成衣店。在这间房 屋的旁边还有一幢两层的长方形房屋。多用途马车在 这座长方形房屋前停了下来。从这幢房子里传来持续 不断的低低的声音。房屋的正面被伸出来的长长的顶 棚遮蔽,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在门上方黑影里有一块字 迹隽秀的招牌,红字黑框,上写:杰克逊酒吧。房前 的长凳上坐着几个人,马车停下来的时候,他们没精 打采地看着。那个年轻的乘客开始收拾座位旁的衣服 ,这是他白天天热时脱下的。他戴上帽子,穿上便装 上衣,把背心和领带塞进一个旅行包,途中他一直用 这个旅行包垫脚。他拎起旅行包,越过侧板将包放在 地上,并用同样的方式,抬起一条腿,越过侧板,踏 在悬着的铁板上,借着铁板落在地上。他的靴子碰到 地面时,脚的周围扬起一圈尘土,灰土落在崭新的黑 色皮靴上,落在裤管上,使得裤子和裤管成了同一种 颜色。他拎起旅行包,走在突出的顶棚下,进入到阴 暗处。年轻人走后,马车夫从马车上卸下后面的双驾 横木时,铁具的当啷声和马具锁链的叮当声混合着马 车夫的咒骂声从他身后传来。马车夫痛苦地喊道:“ 你们有人给我搭把手,帮我把这些货物弄下来吗?” 马缰绳和马具的挽绳缠在了一起,那位已经下了 车的年轻人站在粗糙的木板人行道上看着马车夫用力 解着绳子。一直坐在屋前板凳上的人中有两个人站起 身,从他身边走过,缓慢朝街道走去;他们打量了一 下拉紧货物的绳子,开始不紧不慢地用力解绳子上打 的结。而马车夫那边,他猛地一拉绳子,绳子终于解 开了。他牵着骡子,斜穿过街道,朝马车行走去,走 了很长的一段路。这是一间低矮的房屋,四面敞开, 屋顶是用劈开的原木搭起来的,由未刨皮的笔直的原 木支撑着。 P7-P10
◆《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另一佳作。一部年轻人带着寻找美好、摆脱庸俗日常生活的冲动,去旷野探寻世界源头的小说。一个关于寻找与梦想,信念、信仰和仪式,生存与改变的故事。
◆ 与《斯通纳》不同之处,在于更想了解世界的真实。它们同是一个有关面对无意义事物的坚忍,有关天真所致失败的故事。与坚守信念的斯通纳不同,这是一个带着激情、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渴望寻求真实的世界:他所相信的,不是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信念,而是相信背后的看见——除了旷野与经历,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冲动更真诚、更迷人。同时,他在某种意义上又与斯通纳相同,他们做到了自我的实现。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冲动、激情,也造就了如今的自己。
◆ 对年轻人的心灵进行的深入思索。作者约翰·威廉斯说,当一个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来到西部看到了自然,看到了旷野的真实面貌,对他来说,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小说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