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一个HR的自我修炼)

蜕变(一个HR的自我修炼)
作者: 编者:唐舒芳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20
折扣购买: 蜕变(一个HR的自我修炼)
ISBN: 9787302467014

作者简介

唐舒芳,飘迹于北京的HR从业者。2004年来北京求学,曾就职于某世界500强企业,涉足移动通信、游戏、汽车销售、软件开发等多个行业,熟练掌握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模块。现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外贸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已出版个人译作《成功人士的七个秘密》《礼仪的价值》《穿出格调——风度绅士的精致着装主义》。

内容简介

1.1哪座象牙塔 高中三年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资格选一本院校; 当你有了这样的资格后,又产生了新的麻烦。一类本 科的大学那么多,该如何挑选呢?我的办法很傻,就 是看名字。 1.1.1开飞机的“舒克” 取名是一门学问,对人如此,对学校亦如此。我 **次觉得名字很重要,是在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 。 那时候互联网的信息不如现在这般全面、丰富。 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填志愿时随“耳缘”,两个录取 分数差不多、专业设置差不多的学校,哪个名字听着 顺耳就选哪个。什么样的名字好听?通用的判断标准 是:使用热门词汇的,和热门行业相关的,学校头衔 比较大的,校名中地理名词面积大的,等等。 学校也深谙取名之道,为了吸引*多*好的生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改名浪潮一波接着一波 。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北京钢铁学院,本来名气不大 ,改名成“北京科技大学”后,实现了从“炼钢工人 ”到“科学家”的转变。北京工商大学,前身是北京 轻工业学院,非211、非985,因为名字好听,大家都 扎堆填报志愿,当年我报考时的录取分特别特别高。 北京政法学院*名为“中国政法大学”,从学院到大 学,从北京到中国,实现了等级和地域的双重提升。 *近几年新闻里也介绍了一所了不得的高校改名 ,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泸州医学院改成四川医科大 学后,接着又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学校地位一下从地 方学院连升两档,至于实力是不是连升两档,就需要 学校拿成绩说话了。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大学翻译过来仍然是“学 院”之名。还是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一语中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咱不能过于以“貌”取人,也不要过于以“名”取校 、取专业。 可是,那个时候在家长的眼里,从政法大学毕业 就去当律师,从石油大学毕业就去挖石油,从师范大 学毕业就去当老师,从财经大学毕业就去当会计,从 林业大学毕业就去种树,从地质大学毕业就去采矿。 当律师、老师还不错,种树、挖煤的就算了。轮到我 选了,文科专业的我,高考分数很尴尬,离清华北大 且有一段差距,进入纯正的文科学校也十分危险;保 险起见,为了能进首都,“曲线救国”——选了一个 北京的理工科学校。然后随“耳缘”,在两所地位相 当的学校里选了名字听起来略“高大上”一点的那所 。 度过了***舒坦的一个超长待机的假期,我来 到了一所“男的毕业了能当飞行员开飞机,女的毕业 了当空姐”的学校。然而,毕业后的我既没有去开飞 机,也没有当空姐,而是成了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 要说我和飞机能建立起什么联系,就是我的**份工 作的老板有几架私人飞机。 1.1.2排行榜分高下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都能猜出我的学校了。我的 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声 名卓著,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却少有成果。实 际上,近年来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有的学校把这个专业放在行政管理类,有的则放在 工商管理类,有的放在管理学院,有的放在商学院。 虽然网上有很多版本的人力资源专业院校排行榜,但 细看名单却发现这些排名要么时间久远,要么没有出 处,发布机构未知,我认为参考价值不大。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