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杠精的诡计
ISBN: 9787547619018
赵传栋,逻辑与语言学者,逻辑学教授,江西省逻辑研究会理事。已出版《论辩原理》《论辩胜术》《论辩史话》《雄辩绝招101》《诡辩伎俩曝光》《跨学科学习》等43部著作。
1偷换概念 炒面我没吃给什么钱呢? 偷换概念式诡辩,就是偷换论辩中概念含义的诡辩伎俩。 在宋小宝的小品《海参炒面》中,宋小宝先点了一份海参炒面,觉得被忽悠了,然后换了一份汤面。他吃完汤面准备走人时,发生了怪异的一幕。 服务员:“哥,你还没给钱哪!” 宋小宝:“什么钱?” 服务员:“汤面钱啊!” 宋小宝:“汤面拿炒面换的给什么钱?” 服务员:“那炒面你也没给钱哪!” 宋小宝:“炒面我没吃给什么钱呢?” 小品中的宋小宝违犯了同一律,是在玩弄偷换概念式诡辩术。宋小宝用没有付钱的炒面换没有付钱的汤面,还是等于没有付汤面的钱,可是宋小宝故意偷换没有付钱的汤面和付了钱的汤面之间的含义,来胡搅蛮缠。 偷换概念式诡辩术是一种极为拙劣的诡辩伎俩,在论辩中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我们对此缺乏理性的剖析能力,有时反而会形成窘境的转换,理直气壮的一方反而暗自憋气,胡言乱语的一方却趾高气扬。又如: 有个人到一家新开张的布店里要买两匹布,挑好之后问多少钱。 店主说:“开张大喜,今天只收半价。” 于是这个人还给店主一匹布,拿起另外一匹布便走。 店主急忙说:“先生还没付钱呢?” 这个人却说:“不是已经给你了吗?” 店主莫名其妙地说:“没有啊!” 此人大怒:“真是个奸商,我买你两匹布,你说只收半价。我已经把一匹布折合一半的价钱给你了,你怎么还要钱?” 这个买布人在“两匹布的半价等于一匹布”的诡辩中,故意混淆了“布匹”和“布价”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匹布是两匹布的一半,但却不是两匹布的布价的一半。 偷换概念式诡辩术的破斥: 精确辨析诡辩者前后使用的有关概念含义的细微差别,以同一律为工具牢牢地钳住它,不允许随意改变。 在柏拉图的对话《欧德谟斯篇》中,描写了古希腊狄翁尼索多鲁斯和克特西普斯之间的一则论辩。 狄翁: 你说你有一条狗,是吗? 克特: 是的,一条顶凶的狗。 狄翁: 它有小狗了吧? 克特: 是的,它们都跟它长得很像。 狄翁: 那条狗是它们的爸爸? 克特: 是的,我明明看见它跟小狗的妈妈在一块。 狄翁: 它不是你的吗? 克特: 确确实实是我的。 狄翁: 如此说来,它又是爸爸,又是你的。故而它是你的爸爸,小狗就是你的兄弟了。 在这段论辩中,狄翁尼索多鲁斯就是在诡辩。其中的“它是爸爸”是指“它是小狗的爸爸”,“它是你的”是指“它是你家的狗”,可是狄翁尼索多鲁斯却偷换了这其中的含义,得出“它是你的爸爸”的荒谬结论,他使用的就是偷换概念式诡辩术。 2偷换论题 不肖之子的诡辩 诡辩者或者为了掩饰理屈,或是为了回避尖锐的矛盾,或是企图浑水摸鱼,故意偷换辩题的含义,将所要论辩的辩题悄悄地偷换成另一个辩题,这就是偷换辩题式诡辩。比如: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节,开始提问。老师叫起了一个思想正在开小差的学生,提问道: “你来说说,郑成功是什么人?” 学生摸了摸头皮答不上来,过了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 “我不晓得郑成功是啥人,可我知道他的母亲。” 全班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他。连老师也奇怪了:“你知道他的母亲?” “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这个学生是在诡辩,他因为思想开小差没听讲,回答不出“郑成功是什么人”的问题,便换成了“郑成功的母亲是谁”的问题,并且用一句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应付,这就叫偷换论题式诡辩。又比如: 爸爸:“孩子呀,你咋就考了这点儿分数呢?你看邻居家的小王,人家考了98分!你才考了个89!” 孩子:“爸爸呀,你怎么不跟小王的爸爸比比呢?他爸爸可有钱了!他要啥他爸爸就给他买啥!” 爸爸与儿子在讨论为什么考试成绩不如邻居家小王的问题,儿子说的却是自己爸爸和邻居小王的爸爸谁更有钱的问题,把辩题给偷换掉了。 明人冯梦龙编的《古今谭概》里,不肖子智怼内阁大学士父亲也与此类似: 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怼了起来: “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 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 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故意将这一辩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辩题回避了。 偷换辩题式诡辩术的破斥: 在论辩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论题,论辩就无法正常进行。对于旨在通过偷换论题以求阴谋得逞于一时的诡辩者,我们要制服他,就必须揭穿对方偷换论题的企图,并像钳子一样紧紧夹住它! …… 以当代逻辑学、语言学、谋略学为依据,精细剖析千奇百怪的诡辩伎俩,教你剥开杠精外衣、撕开诡辩伪装,学会拆解杠精的恶意逻辑,在制服杠精与诡辩的论辩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