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从哪里来(好妈妈智答孩子千百问)

妈妈我从哪里来(好妈妈智答孩子千百问)
作者: 霍佳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29.90
折扣价: 17.94
折扣购买: 妈妈我从哪里来(好妈妈智答孩子千百问)
ISBN: 9787511514882

作者简介

霍佳,女,34岁。新浪博客知名博主,其博客“神圣午睡”于2008年开始记录育儿故事,之后迅速走红网络,被网友誉为“最接地气儿的聪明妈妈”。面对网友的咨询,较之那些“教你怎么做”的专家式标准答案,神圣午睡更喜欢启发她的读者学会观察与思考,最终自己解决问题。2010年起,作者将她收到的咨询信件进行整理,选取其中最经典的问题与回答,历时两年,完成本书。曾出版孕产书《懒妈妈胜过好妈妈》,深受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Chapter 1 有点尴尬的问题:性与身体 妈妈,我从哪里来——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开始,是因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问这个问题,也 是大多数家长觉得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能够回答“你是妈妈生出来的 ”的父母已经算是有勇气的了,但怎么生出来的呢?从哪儿生出来的呢? 生之前我在哪儿……孩子一连串天真无邪的问题问下去,家长很快就一脸 黑线了。 每次问大家: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最为困惑、最想知道,偏偏没 有得到父母准确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脱口而出:我 是从哪儿来的。 但是,对孩子讲解受孕及生育过程是尴尬的,全世界的爹妈对这一问 题都不那么坦白。小宝宝是怎么来的呢?各国民间故事都有自己的美化版 本——大鸟送来的,转世投胎的,卷心菜里长的等等。时至今日,该问题 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从胳肢窝里生出来的,在路边捡回来的,从商场买回 来的,从医院领回来的,给手机充值送的…… 这些答案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男女之事是人类最私 密微妙的事情之一,怎么好意思对孩子说呢?所以这些说法都否认了“你 是我生的”这一基本事实。但是这种否认不但是谎言,没准儿还会让孩子 伤心。我的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曾因为那句“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而产 生一系列关于身世的幻想,常常会在在父母对自己严厉时悲痛欲绝地想: “我的亲生父母在哪儿啊!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对待我吧!” 和大部分孩子一样,我小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上小学时 ,一个小朋友很忧伤地告诉我:“我妈说了,咱们小时候都是像大便一样 拉出来的。”这个恶心的说法让我难受了很久——谁都很难接受自己曾经 是大便,但又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事儿没准儿是真的。 其实那位敢于回答孩子“像大便一样拉出来”的母亲已经提供了一个 较为接近正确答案的说法。但正确与谬误之间有时就只是一线之隔。 当家长不能够提供正确答案时,孩子就会自己去找答案。现代社会资 讯发达,只要孩子会上网,随时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我小的时 候,网络还尚未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了解这些事情的渠道是:阅读课外读 物。 我从小喜欢看各种小说,我妈对此也不加阻拦。当时书籍的来源渠道 很单一,没有网络,没有盗版书,我能看到的都是各种纯文学刊物上非常 正经的小说。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纯文学小说,都或多或少会有涉及到性 的描写。所以关于男女之事,我是在看了海量文学作品后的某天突然顿悟 的。我想家长们肯定也想不到,最终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是在纯文学作品 中找到的,这是多么曲折而讽刺的事情啊! 至今我仍然记得,哪怕到了中学,我对这些性描写仍怀着破案般的热 情,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真相。如此执着的原因,既是因为 本能的好奇心,也是因为成年人对这件事的遮掩态度。 女儿一岁多时,院子里一位邻居有次逗她,问:“你从哪儿来啊?” 我女儿清晰地回答:“我是妈妈生的。”那位邻居立刻做出一种吃惊的表 情,带着暧昧的笑容说:“哎哟,你看她居然知道哎!”我笑笑说:“是 啊,我告诉过她的。”接着就带女儿离开了。但我心里其实很想问问那位 邻居:你觉得这个答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吗?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我想这位成年人大概是觉得,生孩子本身虽然还算简单,但其中的前 因后果与涉及到的两性问题,都不易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 真的很难回答吗?不,我的经验可以证明,一点都不难。 女儿第一次问我“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我就告诉她:“你是 妈妈生的,你小的时候就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你每天在妈妈肚子里游来游 去,后来就长大啦。” 当时她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但很快又有了新的问题 :“那我怎么出来啊?是不是你的肚子大了以后就爆炸了,我就出来了啊 ?” 女儿提出“爆炸说”这个假设看似好笑,其实很自然。女儿见到孕妇 的大肚子很好奇,我就告诉她,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很快就要生出来啦 。而且她的亲身经历也告诉她,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炸。将两件 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一点都不荒谬,正说明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 辑推理能力。 针对我女儿提出的“爆炸说”,我回答她:“当然不会爆炸啦。妈妈 身体里有个通道,到时候它就会自动打开把你生出来啦。” 我女儿非常喜欢这个答案,并无师自通地推理出,她小时候在妈妈肚 子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喝奶。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女儿注意到婴儿总是抱着奶 瓶喝奶,而且我们也常说她抱着奶瓶“装小娃娃”,所以她自然而然地觉 得既然那时候她很小,一定整天都在喝奶吧。 对于她这个想象,我并没有去刻意纠正,去解释她在我肚子里是怎么 摄取营养的。我想,到了她开始觉得“似乎那时候不能喝奶”的年纪,她 自然就会问,我就可以给她解释了:在妈妈身体里有一根管子叫做脐带, 脐带的另一端就连在你的肚脐上,给你输送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其实, 现在女儿提出的“宫内喝奶假说”也不算离谱,毕竟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脐 带吸取养分的方式,跟喝奶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天,女儿向她爸爸宣布她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时候,爸爸回答 她说:“最开始,你在爸爸的肚子里,后来通过特殊的通道游到妈妈的肚 子里,你就在妈妈肚子里发芽长大了。”于是女儿明白了父母与她之间的 联系,也渐渐懂了为什么她有些地方像爸爸,有些地方像妈妈。我想,这 也是一种亲情教育吧。 有趣的是,女儿了解了生产原理之后,又开始不满足于这简单朴素的 现实了。她开始了她的幻想,编出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和各国传 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女儿最喜欢的两个版本如下: 版本一:捡到说。“妈妈去旅行,肚子饿了就在宾馆里找吃的。打开 一个柜子是空的,又打开一个柜子是空的。最后妈妈打开了一个柜子,一 看,呀!里面不但什么好吃的都有,还有个小娃娃!那就是我呀!妈妈把 我领回家了呀!” 版本二:奖励说。“妈妈和某某阿姨比赛跑步,妈妈跑了第一名,奖 品就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娃娃。某某阿姨跑了第二名,奖品就是一只黑脸的 傻猫(我的朋友家里养了一只黑脸的布偶猫)。爸爸跑了第三名,爸爸得 到了一台电脑,他就每天回家玩游戏……” 所以你看,人们对自己的身世永远有着无穷的兴趣,也难怪电视剧里 的俊男靓女成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爹娘原来是养父母的桥段永远倍受欢迎 。父母与其选择遮掩,让孩子自行揣测,不如还是告知真相后,让孩子自 由幻想吧。听起来结果似乎一样,其实很不一样。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