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水香(依水而生的天府锦城)/崇丽书坊

蜀都水香(依水而生的天府锦城)/崇丽书坊
作者: 张义奇
出版社: 西南交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蜀都水香(依水而生的天府锦城)/崇丽书坊
ISBN: 97875643651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至理名言。司马迁却感 慨:“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水有洪荒与文明之分。洪 荒之水可野蛮摧毁一切;文明之水则利生命万物。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古蜀文明乃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水,造就了成都平原;水,孕育了成都城市; 水,也铸成了这座都市不朽的灵魂。 石纽山:大禹迈开治水第一步 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在川西山区旅游,遭遇洪水断路 、断桥,被困了三天,看见万千股洪流裹挟着大量的泥沙 砾石和杂物冲向岷江;而平日清澈的岷江也已汹涌澎湃, 泥沙俱下。我暗自为成都担忧起来。结果来到临近都江堰 出山口一看,野马奔腾般的洪水竟然在这里放缓速度并迅 速分流。山下依然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原野,丝毫不在 意这肆虐的洪峰。此刻,作为一个成都人,我心中不禁油 然生出一股自豪感。我们真要感谢从远古而来的无数治水 英雄们,正是他们的智慧与辛劳,才使我们脚下的土地这 么坚实、这么富饶!心中的这一感念,成为我写下这一组 文字最原始的动因。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有一处模拟古蜀人生活场景 的沙盘。画面氛围是那么祥和、安宁!2010年春,我陪香 港客人驻足在这美丽的沙盘情景前流连忘返,惊讶于古蜀 人田园牧歌般充满诗意的生活。后来阅读史书,回眸古蜀 历史,才蓦然明白,所谓古蜀人诗意生活的情景再现,不 过是现代人浪漫情结的表达。远古的成都平原没有如此的 幸运,洪水的喧嚣声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这块土地上生存 的早期人类。 《成都通览》作者傅崇炬说:“四川虽为山国,成都 实为泽国,因江河贯通。”未经驯服的洪荒之水在成都平 原肆虐,这是由川西地区的地理成因所决定的。大约二百 六十万年前,青藏高原进一步抬升,形成了海拔4000米以 上的龙门山、邛崃山。相反,成都一带却不断沉陷成为盆 底。这使得原本由东向西流入地中海的古长江最终改道由 西向东切穿巫峡,将四川盆地由原来的内流盆变成了外流 盆。川西高原岷山下泄的洪水在冲过盆底后也汇人长江, 最终形成了长江上游统一的水系。 由于受岷江等河流天长地久的冲刷,盆底淤积起大量 的泥沙、砾石,堆积成数百米厚的松软沙砾层,从而形成 了一块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冲积扇面。但由于江河的切割, 这扇面平原的地表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呈一道道鱼脊型的 台地。可以说,远古的成都平原是湖沼密布,江河纵横。 夏日洪水肆虐;冬季荒草遍野。这或许是动植物的天堂, 却并非人类的乐园。只是平原温润的气候、肥美的土地以 及丰富的食物资源不能不对原始人产生巨大的诱惑。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区东北边的羊子 山土台底部发现了数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器物,表明早在 一万多年前,古人就在沟壑纵横的鱼脊型台地上留下了拓 荒者最初的足迹。蛮荒的土地终究不能挡住生命智慧的光 照。古蜀文明在人类行进的湖沼江河之间缓慢地生长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