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京剧/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

感知京剧/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
作者: 崔伟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感知京剧/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
ISBN: 9787104043027

作者简介

崔伟,1962年生,主要从事当代戏剧理论、评论,以及中国京剧史和表演艺术研究。 主要著作有:《京剧》(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长篇章回体小说《粉墨王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华戏曲·京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京剧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创作作品有:广播剧《情满车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获政府奖)等,京剧电视剧《金龟记》(中央电视台录制)、豫剧《洪武跪柳》(河南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等,发表京剧史研究,戏剧理论、评论文章近100万字,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田汉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弘扬京昆艺术特别贡献奖。

内容简介

尊重京剧规律 科学继承创新 悠久的历史,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 辉煌的名家流派,都为京剧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 点,也形成了它与现代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 力。同时,现代生活与过去生活的不同,当代观众与 昔日观众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特别是纷繁多样的当 代艺术欣赏方式的竞争,又使京剧必然面临着一个既 保持自身艺术品格,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靠拢和吸 引当代观众的严峻课题。 京剧艺术要继承与变革,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当 代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是什么?无疑,京剧是一种体现 为在题材、表现形式上高度写意性、丰富观赏性、独 特程式性,与时尚文化有着很大不同的戏曲表演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的魅力、价值和特点,就在 于与当代戏剧形式的鲜明区别。 继承是京剧艺术面临的首要课题。丢掉了传统, 失去了特色,减弱了自身的艺术个性,京剧就必然会 丧失存在的意义和拥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继承又是一 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对传统有明晰的辨 别,分清何为“精粗美丑”?(梅兰芳语)需要对京剧 的艺术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明了何为京剧特有美学规 律和艺术的魅力?同时,它更需要寻找到领会、学习 传统的科学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使继承体现科学的精 神,产生最好的效果。 考察当前京剧艺术继承工作,三种现象亟待改善 :第一是强调继承多,实实在在的继承不够;第二是 生吞活剥的继承多,推陈出新的继承不够;第三是就 戏论戏继承多,通过学习吸收而能提高创造本领的继 承不够。这说明,我们对继承的必要性和如何继承? 都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方法欠科学的问题。对京剧 的继承要么采取一种虚无态度,将继承传统只挂在口 头上,而缺乏下实实在在的工夫;要么就是只重视形 式上的学习、继承,而不能通过学习传统而举一反三 ,在夯实艺术基础前提下,加深对传统美学规律的认 识,经过学习而强身健体,最终能增强自身艺术创造 本领,凸显风格,提升创新能力。 京剧作为表演艺术,又不同于凝固在纸上的古代 绘画或静态存在的古代器物,它是由当代人表演的古 代生活,是由今天的演员塑造的古代人物形象,特别 是要面对当代观众的审美授受过程。这样,就必然在 恪守与弘扬传统魅力的同时,不能不具有今天艺术家 的诠释,承载当代的艺术创造,符合时下的审美特征 ,必然要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京剧艺术的继承与价值,必然是在对传统 坚守前提下发展变化的活态艺术生命。继承与发展始 终是相辅相成,彼此依托的客观存在;继承中必然有 创新和发展,只有在创造、创新中才能得以真正传承 。事实上,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发展、创 新的艺术创造史。后人继承前人,又不同于前人。在 一代代杰出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超越了先辈的成就,推 动了艺术的进步,丰富了京剧的宝库,葆有了艺术的 活力。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京剧 艺术的巨大成就,就体现在发展和创新的丰硕成果, 不仅在思想内涵,而且在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赋予 了京剧以时代性、创造性的新面貌。 京剧创新是一项非常严肃、科学、具有独特规律 的艺术创造过程,它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许多当代艺 术形式和地方戏艺术要繁难、复杂许多。因为创造难 度大,评价标准多样,因此考察和检验京剧要不要创 新和创新的成果如何?也就相对见仁见智。如果我们 对京剧必须要在继承中创新没有疑问的话,必然会得 出这样的结论:京剧的新作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尤其 是具有时代性和艺术高度的成功之作,更是与时代的 要求还差得很远。 近年,随着青年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的创办, 以及央视《空中剧院》等媒体优势的组织、传播,京 剧艺术在优秀人才选拔,尖子人才培养,领军人才锻 造,特别是在社会普及、扩大观众上有了非常理想的 人才队伍和社会环境,京剧艺术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 好的发展时期。人才、社会环境、创造条件的良好基 础,为京剧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多出具有时代性的创 新成果提供一个历史机遇。现实是,京剧创新工作与 当前京剧艺术的大好形势比尚不能尽如人意。 京剧创新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节奖办 了很多,真正留下的堪称时代创造成果的优秀作品不 多;新剧创作很多,但真正为广大观众由衷喜爱,广 泛流传的不多;唱念越来越繁复,但能够脍炙人口, 广泛流传,成为保留剧目的很少。可见,如何让新创 造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已越来越成为京剧创新 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我感到,解决这一痼疾,就必 须要廓清创作理念,切实发挥京剧艺术主体优势,尊 重京剧本体规律,注重发挥京剧人才的个体价值,少 走艺术弯路,尽快改变当前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盲目 创新,忽视京剧规律;为新而新,创新理念模糊;舍 本求末,京剧看点偏移;追求浮华,评价标准缺失的 现状。 理想的京剧创新,应是在尊重京剧古典艺术特点 的前提下,赋予它时代性的审美发展。 京剧的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而不逾半步,也不能 悖离京剧本体而使人观来难寻其固有的形迹;京剧的 突破应敢于尝试以前没有的新题材、新生活、新形式 ,但又不益太悖离京剧擅长的故事形态、表演特点而 另起炉灶。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题材和采用艺术表 现方法上,应首先充分尊重京剧艺术作为一种古典文 化的形态本质,符合其表现特点,切合其创造方式,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的成功,也才能切实做 到新的尝试和追求达到创新、创造的理想境地。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