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图

美人图
作者: 孟晖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00
折扣购买: 美人图
ISBN: 9787521717730

作者简介

孟晖,女,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唇间的美色》《古画里的中国》《花点的春天》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等。

内容简介

《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初次邂逅是非常匆促的过程, 根本没有机会搭话,甚至无法凑近。一对青年男女只是彼此短短打 了个照面,兰心蕙质、闺秀风范的莺莺便按照当时礼制的要求,带 着红娘一起转身离去。不过,玉人虽然走了,但张生有那么片刻依 然能够清晰感受到她的存在,甚至更为强烈地意识到她的魅力,因 为“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有意思的是,在后续的情节中,莺莺听到张生隔墙传来的琴 声,产生了这样的联想:“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 环佩叮咚?”通过这几句唱词,往昔中国女性的形象显得既遥远模糊,又清楚无比:她发髻上的花翘轻颤不已,簪钗的端头垂下玲珑 坠饰,随着耳环一起轻摇,并连同手镯、挂佩一起发出悦耳的轻 响,幽馥的香气从她的周身轻轻飘散。 在她也许还隔着一道珠帘,也许还在回廊转角的那一侧之时,你已蓦然闻到了不知从何而来的暗香,听到独特的、别无二致的金玉饰物的和声。然后她出现了,眉如远山,双鬓似蝉翼一样轻透, 一身衣裙也许是锦绣绚烂,也许是轻纱薄罗,但头上花翘微颤,流 苏晃荡,配着同样悄荡不已的长佩、裙带、飘带、锦帕、荷包…… 让你觉得似乎目光难以聚焦,觉得眼前人像云中仙影一样变幻不 定。然后她过去了,在身后留下悠长的、久久不肯彻底消失的香气 的余韵,还有渐渐远去的佩声,每一声都在牵引着你的灵魂,召唤 你追随而去。你还在惊艳中没有回过神,却又看到,她行经的地面 上留下了两行白色的莲花纹—从她鞋底漏下的香粉印就的花纹! 古代的中国女性深深领悟,美,以及魅力,不仅来自精致的 五官与倩丽的形体,不仅借助巧妙的化妆与华美的衣裙,更取决于 一个人所能创造的风仪、韵致、氛围,换用今天流行的概念说就 是—气场。韵致,气场,又如何能够形成?古代女性的要旨是, 通过暗示,通过施加给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受,在旁人的心理上 熏洇印记。 按礼教规矩,女性必须安静端庄,不能轻言妄动。也许正是为 了克服由此造成的呆板形象,传统女子的遍身上下偏偏要点缀种种 轻易就会颤晃的饰物,比如称为“翘”或“颤”的花钗,将天然的 或者由珠宝绢罗制成的花朵、凤雀、蜂蝶缀在弹簧式的金属丝上, 高挺在髻畔,随时凌空颤动;步摇则是在钗头挂有珠宝的穗子,伴着行步而荡来荡去。此外,襟前、裙侧都可以垂挂长长的金银珠玉的长佩。有了这样的饰物,女性便宛然如一束挺立的花枝,任何一 丝微风的轻拂都会引发花叶的摇曳,从视觉上,让旁人感知她的敏 感、纤秀、轻盈。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人尤其重视利用听觉来制造“气质”, 调动悦耳的声音来赋予魅力,所以自先秦时代起,无论男女都流行 在身上吊挂用玉牌与珠子穿成的长串玉佩。女性更是特别用心以佩 声来塑造与众不同的印象,甚至有传说讲述,汉武帝宠幸的美人之 一丽娟将琥珀雕就的佩饰悄悄系挂在衣裙之内,却哄骗大家说,雕佩 相击的玎铮乃是她体内骨节发出的声音,以此为自己制造神秘色彩。 为了营造特别的、足以与他人区别的音响,女性身上的声源是 多样的,钗头、鞋帮、裙带、飘带都可以系吊铃铛、步摇、耳环、 长佩上则是金叶或玉片互碰形成的玎玲,甚至鞋跟里也可以安放小 铃球。于是,“环佩叮当”变成了中国传统女性予人最为深刻的印 象之一,以致在古典文学中“环佩”本身也可以作为女性的代指。 香气也是营造幽雅、迷人、具有个性特征的氛围的经典手段。 中国女性尽管也熟悉并利用香水,但远不止于这一种方法。一如声 音的营造一样,女性身上的香源也是多重的,由此塑造出重重叠叠 的、互相添加的、复合型的香氛。衣裙要在熏笼上熏香,作为内衣的抹胸则可以于夹层中暗藏沉檀香粉或者排草、干玫瑰花瓣。此 外,香囊亦是必不可少的细节,系在裙边或内衣襟上,也常常掖在 袖内。很重要的是,每一样化妆品也都添加有香料,包括头油、 面脂、画眉墨、胭脂粉、白色妆粉、口脂(口红)、润手膏等。于是,对古代男性来说,最魅惑的体验之一,就是当女性依偎过来窃 窃私语的时候,她唇上口红的独特香气也会随着话语一起发动暗袭—“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 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韦庄《江 城子?一名水晶帘》) 审美,是一种心理感受,对此,传统女性也许不会进行长篇大 论的剖析与思辨,却在实践中最精妙地把握其要旨。在她们那里,“女性美”的营造是声光形色的综合效果,甚至衣饰上金线银线的 闪光、不同织物质地的彼此映衬,也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细节。因此,她们的美,不仅被看到,也被嗅到,被听到,是—被所有的 感觉器官一起感知到。是让他人不得不调动各种感官来接受她美的 信号,从而在心理上,在意识中,将她的美确立为事实,确立为强 烈而浓郁、无法退却的刻痕般的记忆。 ★ 百位美人跨越千年的生活智慧,随时翻阅的美学灵感宝典。 ★古典生活研究者孟晖47篇美学随笔,一场中国传统美学的文艺复兴。 ★一本书读懂中国古代女性对“美”的仪式感追求。唐代才女的文青之道、宋代后宫的制香秘辛;武则天的一日妆容变化、林黛玉也着迷波希米亚风的服装混搭;正月戴葫芦,元宵戴灯笼,春天戴花篮,端午戴符袋…… ★ 异形腰封,全彩印刷、线装裸脊,特邀微博百万级文博摄影师动脉影亲选百余张珍贵文物摄影作品,再现古典精致生活。 ★ 美是名词,也是动词。美人之美,不仅在皮相和骨相,更代表着女性对生活日常的思考与创造。古代女性的美学创造并不过时,《美人图》在沉静厚重的古物中,找到和当代生活连接的美学观念。 ★步摇、胭脂、环佩、香囊、衣带……细致科普女性智慧所打造的风仪、韵致和氛围。 ★本书封面采用中国传古色“纁” 色为主色调,古时女性的衣裳时常选用这种颜色,《美人图》以此为主色铺满全书,尽显女性古典雅致之美。 ★妆容打扮、穿衣配饰、出行起居、生活雅趣......全方位展现女性生活美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