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净居忆往(精)/名家书坊

坚净居忆往(精)/名家书坊
作者: 启功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坚净居忆往(精)/名家书坊
ISBN: 97875399948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几位恩师 大约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当 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 戴姜福、溥心畬、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并向其中 的一些人正式拜过师。在他们的教诲下,我日后比较 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在我 回忆成长过程时,不能不提及他们。我曾经写过《记 我的几位恩师》《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及 《记齐白石先生轶事》等文章,记载了他们的有关情 况,现把和我相关的一些情况再概述并补充一下。 贾羲民和吴镜汀 羲民先生名尔鲁,又名鲁,原 以新民为字,后改为羲民,北京人。镜汀先生名熙曾 ,镜汀是他的号,长期客居北京。我虽然自幼喜爱绘 画,也下过一些功夫,比如我家有一卷王石谷《临安 山色图》的珂罗版照片,原画已流入日本,当时能得 到它的照片已很不易,不像现在能见到那么多的王石 谷真迹,所以我到现在还保留着这幅照片。我和我五 叔祖曾一起用心临摹过它。又经热心人帮助,还找到 1926年(丙寅)我画的一张菊花小册页。但这些仅是 凭着小聪明,还不具备专业的素质。为了能登堂入室 ,大约升入中学后不久,我即正式磕头拜贾先生为师 学习绘画。贾老师一家都是老塾师,他本人原也做过 北洋政府部曹一类的小官。贾老师不但会画,而且博 通经史,对书画鉴定也有很深的造诣。那时画坛有这 样一个定义不太明确的概念和分法——“内行画”和 “外行画”。所谓“内行画”是指那种注重画理、技 巧的画,类似王石谷那样画什么像什么;所谓“外行 画”是指那种不太注重画理、技巧的画,画的山不像 山,水不像水,类似王原祁,有人说他画的房子像丙 舍——坟中停灵的棚子。贾先生是文人,他不同意这 种提法,认为这样的词汇不应是文人论画所使用的语 言;而吴先生却喜欢用这种通俗的说法来区分这两派 不同的画风。正由于贾先生是文人,所以他不太喜欢 王石谷而喜欢王原祁,我现在还保留着他的一张小幅 山水,很能看出他的特点。也正因如此,他在当时画 界不太被看重,甚至有些受排挤。贾老师曾经参加过 一个画会,它是由金绍城又名金城(号巩北、北楼) 倡立的。金先生是王世襄先生的舅舅,为了提高这个 画会的地位,他请来周肇祥做会长,因为周是民国大 总统徐世昌的学生,又做过东北葫芦岛开辟督办,有 的是贪污来的钱。这个画会后来办了一个展览,金先 生把贾先生的参展作品放在很不起眼的角落里。贾先 生受到这个冷遇后,就主动写了一封信,声明退出画 会。 贾先生对我的教益和影响主要在书画鉴定方面, 由于他是文人,学问广博,又会画,所以书画史和书 画鉴定是他的强项。他经常带我去看故宫的书画藏品 。平时去故宫,门票要一块钱,这对一般人可不是小 数目,而每月的一、二、三号,实行优惠价,只需三 毛钱,而且这三天又是换展品的日子,大量的作品都 要撤下来,换上新的,只有那些上等展品会继续保留 一段时间,而有些精品,如董其昌题的范中立《溪山 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会保留更长的时间。 所以我对这类作品印象非常深,现在闭起眼睛,还能 清楚地想象出它们当时挂在什么位置,每张画画的是 什么,画面的具体布局如何。如《溪山行旅图》树丛 的什么位置有“范宽”两个小字,《早春图》什么地 方有一个“郭熙笔”的图章,什么地方有注明某年所 画的题款,都清楚地印在我的脑中。由于有优惠,我 们天天都盼着这三天,每当这三天看完展览,或平时 在什么地方相遇,分手时总是说:“下月到时候见! ”每看展览,贾先生就给我讲一些鉴定、鉴赏的知识 ,如远山和远水怎么画是属于北派的,怎么画是属于 南派的,宋人的山水和元人的山水有什么不同等等。 这些知识和眼力是非常抽象的,只靠看书是学不会的 ,必须有真正的行家当面指点。有一回我看到一张米 元章的《捕蝗帖》,非常欣赏,可贾先生告诉我这是 假的。我当时还很奇怪,心想这不是写得很好吗?后 来我见得越来越多,特别是见了很多米元章真迹的影 印本,再回过头来看这张《捕蝗帖》,才觉得它真的 不行。又如,最初见到董其昌的很多画,难以理解: 明明是董其昌的落款,上面还有吴荣光的题跋,如《 秋兴八景》等,但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毛病?比如 画面的结构不合比例,房子太大,人太小;或构图混 乱,同一条河,这半是由左向右流,那半边又变成由 右向左流;还有的画面很潦草,甚至只画了半截。开 始,我认为这些都是假的,或代笔的画手太不高明。 贾老师便告诉我,这并不全是假的,而是属于文人那 种随意而为的“大爷高贾羲民(尔鲁)先生的山水画 乐”的作品——“大爷高乐”是《艳阳楼》戏中“拿 高登”的一句戏词:“大爷您在这儿高乐呢!”—— 画家也常有些不顾画理,信手涂抹的“高乐”之作, 特别是文人画,并没什么画理可讲。还有些画,可能 是自己起草几笔,然后让其他画手代为填补,所以画 风就不统一了,因此不能把它们一概视为赝品。贾老 师的这些教诲使我对文人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真 画假题、假画真题、半真半假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时只我一个人到故宫看展览,这时最希望能遇到 一些懂行的老先生,每当他们在议论指点时,我就凑 上去,听他们说什么,有时还不失时机地向他们请教 一下,哪怕得到的只是三言两语,但都极有针对性, 都使我受益匪浅。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