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精)

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精)
作者: (日)内田繁|译者:张钰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4.50
折扣购买: 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精)
ISBN: 9787508689135

作者简介

内田繁(1943—2016) 1943年生于*本横滨市,1966 年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1970年创办了内田设计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以设计灯具和椅子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近代美术馆、丹佛美术馆珍藏,后来涉足室内设计领域、商业空间设计领域。2016年11月21*去世,享年73岁。 内田繁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本的设计类大奖“每*设计奖”、“商业环境设计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2000年);**个以设计师的身份获得的紫授褒章(2007年)等。 主要设计作品:山本耀司的精品店系列、HOTEL IL PALAZZO、神户时尚美术馆、茶室“*庵?想庵?行庵”、Crest Tower系列内部空间、东洋旅店广岛等。 主要著作:《空间与*本人》(インテリアと*本人)、《家具之本》(家具の本)、《普通的设计》(普通のデザイン)、《Design Scape》(デザインスケープ)等。

内容简介

视觉传播与艺术总监 设计,通常是某个设计师的某个突出的设计会比较吸引人的眼球,但其实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设计也应该是一项表现了整体风格,在某个指挥官的指挥下汇集了各种才能的一类工作。艺术总监就是为了提高设计技术、提高创造者的能力、汇集了多项才能的集合体,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被重视起来。艺术总监这个领域开始明确,开始有了独立的分支,并在东京奥运会的视觉传播中发挥了**的作用,表现了正由于总指挥的存在才带来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是清晰易懂的沟通设计。 东京奥运会从诸多的意义来看都是打造了一个时代的事件。除了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城市规划方面,在平面设计和沟通设计方面也为之后的城市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举办奥运会,*本成立了设计委员会,以胜见胜为*高负责人,专门负责与奥运会相关的设计,以期达到设计上的整体和统一。其核心任务是“奥运会期间使用的东京奥运会标志”“重点运用5轮标志的5种颜色”,以及“字体的统一”,对视觉表现**重视。 “奥运期间使用的东京奥运会标志”这项要求,通过指名竞标方式采用了龟仓雄策制作的标识。这是在一个大大的圆太阳下方配上了奥运标志的5个轮子以及“TOKYO 19**”文字的设计,白地与圆太阳的红色以及与金色字体的搭配,简洁有力而美观,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容易记忆的图形。竞标审查委员会的成员都被此简洁易懂美观的标志所打动,一致同意采用这项设计。 “重点运用5轮标志的5种颜色”这项要求,被运用在了识别会场场区的色彩上,而“字体的统一”这个要求则用于馆场及配套设施的标志,*终决定*文字体采用“Gothic”,罗马字体采用“Neue Haas Grotesk”,都被登载在了“设计指南手册”上。这种罗马字体后来被改名叫作“Helvetica”,成为**使用的标准字体,**我们在公共场合看到的各种标识──如铁道、道路、机场等交通机关以及街上──都已经被应用,变成了设计行业的常识。这也得益于举办东京奥运会才能够普及。 东京奥运会对图标[pictogram]的采用十分积极,**次在厕所门上采用男女图标就起源于东京奥运会。当时设计委员会考虑到众多的外国人将要来观看比赛,就发明了人人都能理解的图标,让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也能一目了然。 在胜见胜的指挥下,山下芳郎及田中一光等十几人组成的设计师团队制作了图标。由于*本本身就是使用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传统**,还拥有叫作家徽这种**的设计历史。虽说西方各国也有各自的名门家徽,但风格与*本的家徽风格**不同,西方的设计极具装饰性,然而并不简洁明快。*本传统设计的简明风格才令图标得以诞生,并在**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以至于东京奥运会之后的各届奥运会都延续了使用图标做标志的方法。 摘自“设计指南手册” 19**年 各种指示性标志也是*本独创的。东京奥运会以前,标志上的文字通常都是**行是法文,作为对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男爵表示的敬意,接下来是英文,然后是主办国方的文字,但东京奥运会则把*文放在了**行。这是艺术总监胜见胜提出的建议,他认为观众的大多半都是*本人,*文应该放在*上面,然后应该是能让*多人理解的英文,然后才是法文,这个建议*终被采纳并得以实现。 参与上述这些平面设计的主要成员包括杉浦康平、田中一光、粟津洁、胜井三雄等新锐设计师们。 东京奥运会采用了龟仓雄策1961年[昭和三十六年]设计的图标,并由龟仓本人亲自设计海报。海报的略微细长的画面正中央是一轮美丽的圆太阳,并配置了奥运标志的五个轮子以及“TOKYO 19**”的字样。这些元素用活字排版制作的海报,无论是画面的简洁明了还是传递的力量感,以及美观的程度都令人惊叹。继**张海报之后,龟仓还设计了第二张和第三张。第二张海报是1962年制作的,采用了早崎治摄影的一张照片,是从正侧面拍摄的田径赛上起跑的一瞬间。第三张海报于1963年制作,采用了从正面拍摄的蝶泳照片。在那个年代,采用照片来做海报尚属新鲜事物,给人的冲击力也很强。东京奥运会以前,*本的海报从没有采用过照片,这也算是**次尝试。所有海报都令人想起龟仓在战前十分活跃时期,在*本工房创办的俱乐部杂志《NIPPON》中,以及以刊登中国新闻照片为主的杂志《SHANGHAI》和《CANTON》中的平面处理手法。 这三份海报在海外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由此证明*本的设计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同时,三份海报都在波兰的华沙**海报双年展中赢得了艺术特别奖。 东京奥运会海报 东京奥运会海报 D:龟仓雄策,PD:村越襄,P:早崎治 1961年 首部*本设计史**著作 *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揭秘*本设计的精神和内核 ◆*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写就的*本设计全书。 内田繁,出生于1943年,作为*本乃至世界**设计师,几乎参与、见证了六十年来*本设计的全部进程,可谓一个*本设计六十年的活化石。他以亲历者和设计师的身份、从切身体验出发的写作,对于我们了解*本现当代设计全貌,弥足珍贵。 与此同时,他带读者领略设计师协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协同促进*本设计发展的努力和成果,挖掘*本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三大设计策源地之一的秘密。 ◆透过*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常生活的全过程。 ◆精选*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以出现在我们身边的“MADE IN JAPAN”们为例,讲述*本造物为何***欢迎的故事。 丰田、索尼、本田、东芝、***等*本企业如何通过设计发展自身? 胜见胜、柳宗理、龟仓雄策等老一辈设计师通过怎样的努力逐步撬开设计进入*本,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关卡? 包豪斯设计小组与*本设计委员会等*本设计组织有着怎样的关于设计的交流和沟通? 宇野亚喜良、横尾忠则、平野甲贺、及部克人、串田宏光、龟仓雄策、寺山修司等年轻设计师和作家们通过平面设计等参与了怎样的文化运动? 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名彰显了怎样的*本设计精神? ◆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本的设计历史,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本**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中国**平面设计师朱锷亲自*刀设计,使得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32开精装,封面采用水瑟纸,内文特种纸全彩四色印刷,打造出*适合呈现*本设计内容的书籍模样,透出*本设计本该具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