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3卷)

徐惟诚文集(第3卷)
作者: 徐惟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3.00
折扣价: 44.10
折扣购买: 徐惟诚文集(第3卷)
ISBN: 9787100111133

作者简介

徐惟诚,1930年生,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及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新闻工作和党的宣传工作。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及学习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庭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庭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团委员,北京杂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铸造》《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话说思想工作》《群众路线十题》《给小红的信》《祝你学习好》《八十年寻路记》《少年儿童教育论集》《余心言杂文选》等著作80余种。

内容简介

使伦理学的研究*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这几年伦理学的形势**好,可以说是盛况** ,也可以说是起死回生。因为实际上过去伦理学已被 打死了。在“文化大革命”前多少做过一点伦理学研 究的同志,到了“***”的时代,几乎没有一个 人不是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 ”,整个伦理学被废弃了。只有在粉碎“四人帮”以 后,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伦理学才 得到起死回生的机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我们党在重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提出 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 奋斗目标。在这种形势下,伦理学受到了社会各个方 面的广泛重视。各个地方,学会、研究会纷纷成立。 还有专门性的研究会,如大学德育研究会、职业道德 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这类研究组织成立得不 少。在许多大学里,设立了道德修养课。举办的讲座 就*多了。伦理学的专著也出版了一些。青少年的修 养读物,发行的数量愈来愈多,而且还常常脱销。对 于伦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提出了许 多新的问题,如关于职业道德问题、关于家庭教育问 题、关于犯罪问题等许多问题。实际工作中随着“文 明礼貌月”和“五讲四美”活动的开展,各行业都制 定了自己的守则,如青工守则、学生守则等。研究伦 理学的人也正在逐渐多起来。如果说有问题的话,主 要是三个字:“不适应”。因为伦理学的研究曾经中 断了多少年,而且过去的研究也很薄弱。现在面临着 一大堆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做出回答,做出解 释,做出说明。我们还未能做到。 实际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如青少 年犯罪问题,这是整个社会都关心的。又如抵制资产 阶级思想腐蚀的斗争,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伦理学的 问题。有的人说,你们进行道德教育没有用处,谁也 不听你们的。这就是个很尖锐的问题。现在有相当多 的化公为私或化大公为小公的现象,这种现象流行的 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改变它?群众中有些问题是以 很具体的形式提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理 论问题。一位基层商店的支部书记,是1950年入党的 干部,他有个儿子刚参加工作,拿30多元工资,有次 买了一顶40多元钱的帽子回来。这位老同志仅说了一 句“你爸爸一辈子也没买过这样的帽子”,儿子却说 了一大堆话:“你那是50年代,现在是80年代,还有 50元、80元一顶的帽子,我还没有买呢!”这位老同 志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说,你们能否帮我想想,应说 些什么话。这些具体问题仅仅就事论事确实说不清楚 。这位同志提出的问题,涉及的有:50年代和80年代 有什么不同?其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需要共 同遵守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则?生产和生活 水平虽有不同,但还是要量人为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50年代难道就没有80元一顶的帽子吗?一个工人丢 掉了勤俭的原则,能不能适应80年代的要求?总之, 只有我们在理论上有所前进,才能回答生活向我们提 出的许多新问题,才能使伦理学适应我们的时代,适 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怎样推动伦理学研究的发展 呢?我想,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个问题,需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现象, 包括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感情、道德行为、道 德规范、道德教育等等很复杂的现象,当作一个现实 的、实际的运动过程加以考察,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 西,从而来发展我们的伦理学,也使它能*好地对社 会道德实践起一点指导作用。简单地讲,就是:伦理 学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