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苔集

春苔集
作者: 陈从周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春苔集
ISBN: 97875458178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 似睛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 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黄龙潭 我轻轻地挥手,握别了那庐山的云烟, 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扶杖重来,两鬓星霜,流光抛人, 有些迟暮之感。然而黄龙潭附近的那座明代赐经亭,还是 老怀未忘,到了山间的次日,我便急于去拜访它,喜幸的 是居然无恙,相见之下十分亲切,仿佛重逢到一位健在的 耆旧。从赐经亭向下行,在蜿蜒的山径里,云影、树影、 山影、水影,忘世忘我;可惜的是喧哗的人声,代替了清 脆的鸟语,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否则真是幻入仙境了。过 去游庐山是住在山麓的大丛林(寺)中,慢慢地往上,信步 登山,随意览景;而今人们却留在山上,背道而行。游的 方法改变,随着景观也各异了。“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 削出金芙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李太白、苏东坡皆自山下静观开始,白居易所建草堂,亦 同此意。今天游山,动观代替了静观,以往观画吟诗的那 种节奏乱掉了。 山水之美在于神,名山之贵在于品。古代对山予以人 格化,它不仅是一个风景区,而且具有感化与教育人民的 意义,庐山的精神,我说它是“苍润高逸,秀出东南”。 这就是庐山的“品”,亦即我们对此风景区规划的最高指 导思想。 来庐山之前,我接到江西省的邀请去开风景规划会, 迟迟未允,复了一首诗:“会议催人老,新来白发多,庐 山难补笔,无可奈如何!”老病恳辞,不料“州司临门”, 催我上道,于是鼓起余勇,在一个漫山雨霾的傍晚到达了 山巅。我为什么怕行呢?因为二十年前调查的一些古建筑, 经过十年动荡,毁得差不多了,而且山林快要城市化,森 林也受到相当大的损伤,我不愿磨灭记忆中美丽的倩影, 于是才出此下策。 我这次到庐山本来无意附庸风雅,因为前人的名句, 早将它渲染殆尽,我最多写点感触,或再发点牢骚。但在 黄龙潭却哼出了那首小诗,觉得比费很多笔墨去形容来得 方便。我去寻诗定是痴,不必枉费苦吟。我一向主张以明 白易懂的词句,用一定的音节谱出来,使大家都能对你所 感受的美的境界起共鸣便够了,那种翻类书找典故,连自 己也含糊其辞的诗,我是不敢赞同,而且也没有这种高深 的学问来写。我的俚句,就是仿佛照相机一样,留下我一 刹那美的感受而已。 庐山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游山玩水便是 欣赏自然,那年我初登庐山是从山麓的万杉寺、秀峰寺调 查了宋元石亭,经过栖贤桥,看了这座著名的宋代山峡桥 后,仰观着五老峰一步一步带着云彩上去,慢慢认识了庐 山真面目。可惜我未能健步从好汉坡再去领略一番另一条 山径。如果你匆匆地赶到牯岭,在山顶上“拉练”几天, 你就会感到人工的东西,并不能唤起你的游兴。那未曾开 发过的深谷幽泉,悬崖绝壁,奇峰怪石,野草闲花,才能 逗起你爱好自然的雅致。记得这天我冒雨到三滴泉上游去 勘察风景点,乱泉奔腾,云烟四合,我却没法挽留这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