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165.00
折扣价: 102.30
折扣购买: 隐页书城
ISBN: 9787559821621
作者: 凯·迈尔(Kai Meyer),1969年生于德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幻想作家之一,共出版了五十多部小说以及多套漫画,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曾获科林纳国际图书奖、法国幻想文学大奖、德国恐怖文学大奖,并两度获得德国幻想文学炽天使大奖。 译者: 赖雅静,专职译者,现居新北市,译有《梦书之城》《发现缓慢》等上百部作品。 顾牧,1996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07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理论。现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译有阿图尔·施尼茨勒的《伯恩哈迪教授》、彼得·汉德克的《自我控诉》《无欲的悲歌》、卢茨·赛勒的《克鲁索》等二十余部作品。
书与夜 节选自《隐页书城》第一部《心灵之书》 1 沿着台阶往下走,在前往书窖的途中,芙莉亚就已经嗅到了故事的气味,那是全世界最棒的味道。 新书飘出油墨、装订胶水和渴盼的气味;旧书散发出自身及其故事里所蕴含的奇险历程的气味;至于好书,不只吐露出蕴含这一切的香氛,还夹带着一缕魔法的幽香。 费尔菲克斯家族书窖拥有海量的好书,其中古籍更是多到难以胜数。有些古籍纸质已经严重脆裂,用手一摸,书页边缘就如枯叶般碎掉了。这里绝大多数的书都有人读过,但有些却迟迟未曾获人青睐,那是因为它们隐身在侧道上,这里按例是不准偏离主要通道的。“永远不要偏离主要通道”是书窖不成文的规定。 书窖位于费尔菲克斯家族历史悠久的地下墓穴里,这里的拱顶和地道源自古罗马人征服大不列颠岛的时代。当年古罗马人在科茨沃尔德众多的青翠河谷上陆续建造了数十栋宏伟的宅邸,费尔菲克斯家族庄园就矗立在其中一处宅邸的废墟上,他们向来用“费园”来称呼自家庄园。 芙莉亚一下台阶就立刻奔向书窖前厅,费尔菲克斯家的管家韦克福正忙着擦亮书窖铁门。铁门反射着镜面般的银光,芙莉亚映照在门上的影像扭曲变形,这是因为铁门略微隆起,仿佛曾有辆推土机试图从里面撞开铁门,只不过,就算真有推土机,也无法在铁门内的书架间行动。 芙莉亚一路冲到韦克福面前,这才停下脚步,劈头就问:“他来过吗?爸爸今天来过这里了吗?”塞缪尔·韦克福大约六十出头,外表看起来也丝毫没有更年轻,但结实的肌肉都快把蓝色连体工作服绷爆了。早在芙莉亚还没出生时,他就已经在这个家族生活好久了:这里的梁柱上哪根钉子歪了,哪里出现裂缝了,他都一清二楚,但最重要的是,书窖的秘密他都了如指掌。韦克福家从他的父亲甚至祖父那一代起,就已经开始为费尔菲克斯家族做事了。 韦克福留着灰色短发,脸上的皮肤就像被人揉得皱巴巴的纸一般,左脸颊上还有一道疤痕。他的腰带上挂着一支沉重的手电筒和一根警棍,自从三十六年前这道门被毁坏之后,他就随身携带着这两件物品。 “你父亲来过,”芙莉亚紧张地咬着下唇,韦克福却依然慢条斯理地说,“大概一个小时前。”这个世界上韦克福能做得快的事没几件,而说话并不在此列。他勤奋刻苦,体魄壮得就像年轻的船坞工人,可惜速度之于他,不过是个外来词:就如图书卷首插画之于珍贵真迹的复制品,两者存在天差地别。 “然后呢?” “然后什么?”他问。 “他找到了吗?那本书?” “他拿走了几本书—四本吧,如果我没看错的话。” “那七芒星的书呢?” “可能也在内。” “惨了!”她懊恼地揪着自己的金发,说,“皮普跟我说,爸爸是从这里上楼的。” “小姐,不是这里还能是哪里?” “里面有那本书吗?” “我又没问他书名。” 她突然起疑:“你没跟他说吧?没有泄露我藏书的位置吧?” “要是我告诉他,我是在主要通道以外的地方逮到你的,他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一个十五岁女孩会在书窖里游荡?那我就得跟他说说,你其实经常自己一个人下到这里来,”他的眼神里透着责备的意味,“让我陪你一起去吧。在里面的时候,总该有人照应你才好。” “我自己会小心的。” “万一出了什么事,那……” 芙莉亚踮起脚尖,在他的脸颊上轻轻啄了一下。“我不会有事的,我保证,”接着她后退一步,问,“你怎么会来这里?我还以为你在帮桑德兰处理家具呢。” 韦克福鄙夷地撇了撇嘴角,说:“如果是去帮忙卖掉费园的家具,那我是不干的。我喜欢这里现在的模样,连一把椅子、一个花瓶都不要改变。” “爸爸说,我们需要钱,而且迫切需要。”爸爸的说法其实是:要是再不快点有钱进来,我们就不得不把韦克福、宝琳和桑德兰解雇了。 费尔菲克斯家族的这位管家搔了搔耳后,说:“可是就这么把这些物品摆放到坡道上,贴上价格,看着陌生人将它们带走,这实在……不好受。”韦克福的一边耳朵里长出了一根长长的白毛,他用拇指和食指捻着那根耳毛,念叨着,“真的很不好受。” “的确不好受,”芙莉亚没空自怨自艾,尤其是事关那本书的时候,“现在可以让我进去了吗?” 他指了指脸上的疤痕,说:“这可不是割草机弄出来的。” “我会小心的,真的。” 他有点迟疑,却又机械地点了点头,随即来到门边,手在铁门上按了有半分钟,同时默默合起双眼,接着再次点头—这一次态度较为坚决。 “好吧,”他说,“看来似乎相当平静,去吧!”那模样仿佛一只树懒在高呼着“快一点”。 韦克福掏出口袋里的钥匙串,将其中最长、最古老的那把钥匙插进锁孔。紧接着铁门里的机械装置开始发出黄蜂窝般的嗡嗡声,接着传来咔嚓一声,锁便弹了开来。 浓烈的书香扑面而来,芙莉亚立刻感到了饥饿—对新故事的强烈渴求。但这并不是她前来的目的,此刻她只在意一则故事,一则几乎拥有两百年历史的故事,而故事的内容她几乎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 门开了,韦克福走进去,朝后方狭窄的通道瞥了一眼,那里就像寂静无声的太空:或许这座书窖就是个等待人们去探索的浩瀚宇宙。 通道高将近四码,宽度却窄多了。墙面上满是成千上万册的书籍,一条条通道深入岩壁好几英里,并且岔分出无数的狭窄过道。十九世纪时,芙莉亚的一位先辈曾想过为这座地底设施绘制地图,但这无异于为一头狂怒的大猩猩计算它有多少毛发。这座地下迷宫如树根般盘根错节,而且仿佛在不断地试图在更狭小的缝隙和地层里钻出新通道。按照韦克福的说法,他祖父到过许多通道的尽头,但就连那里的书籍也同样堆积如山。毫无疑问的是,书巫力已经在这里自主发展起来,而这也是芙莉亚频频造访的一个原因:她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一名能力完备的书巫,迫不及待地想拥有自己的心灵书,练习分离书页之心。 韦克福指了指岩壁顶端,在短短的电线上晃动的光裸灯泡。这里的电力系统装设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只用来照亮主要通道和几条前方的支线。“目前电力还算稳定,可能偶尔会闪一下,不过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严重的断电事故。可是,”他把手电筒递给芙莉亚,说,“还是带上这个比较保险。” 芙莉亚牛仔裤后口袋里本来已经插了一支自己的手电筒,但和书窖这座庞然巨物相比,她手电筒的光线未免太过微弱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第二支手电筒。 “我自己还有,”韦克福说,“别担心。” 芙莉亚像伐木工扛着斧头般,把那支手电筒扛在肩膀上,就这么进入了书窖。才走了几步,她就听到韦克福纯粹只为尽人事的大声叮嘱:“别偏离主要通道!”数以百万计的书页将他的叮嘱减弱成了耳语。 门在芙莉亚背后关上。 现在,她是唯一置身于这些书籍之间的人了。她喜欢这样,甚至也喜欢这里的阴影和寂静。这世上或许只有少数几处像这样的地方,甚至很可能只有这里了。 她再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书香吸进肺里,甚至更猛烈地吸入心底。接着,她便潜入书窖深处,准备迎接所有生活在这里的生灵。 ★凯·迈尔,德国幻想作家的领军人物(《科隆评论报》),魔幻现实主义写作大师(德国卫星一台),科林纳国际图书奖、法国幻想文学大奖、德国恐怖文学大奖得主,著有五十多部小说,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奇幻经典三部曲《隐页书城》是迈尔酝酿二十余年的诚意之作,甫一出版便霸占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长达26周,也为他赢得了2015年德国幻想文学炽天使大奖。 ★“如果还有人不相信书籍的魔力,那一定是因为他还没有读过《隐页书城》。”(《明镜周刊》) 长久以来,迈尔一直想写个关于“书之爱”的故事,他发现伴随气味、光影、声调的阅读魔力,就是引发写作与爱书狂热的源头,也正是这些隐而未显的面向构筑了书与人的联结,《隐页书城》的故事也由此诞生。 ★爱书的人能够从心灵书中获得力量,开启在书页间与语词相搏的命运: “你已经得到了谕示,知道自已只是由词句组成的,存在于一本高于我们所有人的书中,我们所有人都存在于这本书中。”“已经领悟的人有时候能够认出彼此。” “你分离书页之心,穿越到隐页世界,故事就这样开始。”“哪怕需要一千年的时间也无所谓,因为故事只要被写下来,就不会死。” “彼此喜欢意味着,发现彼此说着相同的语言;而彼此相爱则意味着,用相同的语言赋诗。芙莉亚,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彼此赋诗,但至少我们在共同写着一本书。” ★写作者的终极梦想,这一次由角色自己完成:让命运跃然纸上,令语言自圆其说。 每个写作者,都是一方世界的造物主,同时在更高的世界中扮演角色;每个阅读者,都是文学庇护所的闯入者,偶遇并创立自己的冒险家。 作为个体的角色是孤独的,而文学的宇宙是广阔无限的;“世界是黑白的,而凯·迈尔是彩色的。”(德国《图书》杂志) ★绵延一千页的《格林童话》,后《哈利·波特》时代的奇幻经典。恢弘阔大的世界架构,层出不穷的酷炫设定,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欢迎来到庇护所、亚当学院、折纸鸟、传送船、无名河、穿越术、书妖、书蛭、空白书、死书林、书窖……心灵书和书巫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