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疹性疾病/专家与您面对面

小儿发疹性疾病/专家与您面对面
作者: 编者:申淑芳//尹彩霞//张晓慧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70
折扣购买: 小儿发疹性疾病/专家与您面对面
ISBN: 978750678033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水痘脑炎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 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任何年龄都可患病,6个月 至3岁发病率最高。在患病早期,唾液中的水痘病毒 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给其他人;皮肤疱疹 破溃后流出液体中所含病毒可通过衣物污染传给其他 人。患水痘的小儿最先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咳 嗽、全身不适。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现皮疹,主要分 布在躯干、四肢,头面部较少。皮疹开始为红色皮疹 ,数小时后变为疱疹,1~3天疱疹中心干缩,并迅速 结痂,皮疹分批出现。水痘合并症有肺炎、脑炎。 水痘脑炎大多发生在皮疹出现后1周以内,合并 水痘脑炎与水痘程度轻重无关。水痘脑炎表现有头痛 、呕吐、眩晕、嗜睡、昏迷、高热、抽搐,并可出现 步态不稳、言语不清等。 大部分水痘脑炎小儿可完全恢复,病死率5%~ 25%,约15%可留有智力障碍、癫痫、运动障碍或行 为异常等严重后遗症。 水痘患儿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无须住院隔离;但 其传染性强,需避免患儿接触其他小儿,隔离到水痘 全部结痂。疱疹可涂用甲紫预防感染,并注意不能给 水痘患儿使用激素,防止感染扩散,加重病情。当患 儿出现头痛、呕吐、眩晕、嗜睡、昏迷、抽搐或步态 不稳、言语不清时应尽早住院,检查脑脊液,如发现 脑脊液中蛋白和细胞数增多,糖正常则可以确诊。确 诊后应积极抢救,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减轻对智力的 影响。 ◎小儿发热分为哪几期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 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 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 主要表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 痛、食欲减退、精神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 ,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 ,口腔黏膜可出现柯氏斑。 (2)体温上升期。此期的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 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致热原进入机体 后改变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使患者皮肤血管收 缩,排汗减少,同时由于体内代谢增强,以及因寒冷 感觉,而反射性地引起竖毛肌收缩,并使肌肉群收缩 形成寒战等均可使产热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苍白 、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 ;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幼儿在此情况下, 可出现惊厥现象。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 并多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 炎、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 。体温渐升者,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由低热逐 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渐升者常有前 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可感觉发冷,如不 典型的伤寒。有的呈骤升性发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 被忽略所致。另外,波状热、肺结核等疾病的体温呈 渐升性发热。 (3)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 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体温调节中枢不断加强调 节作用。由于散热过程开始增强,患儿体表皮肤血管 扩张,呼吸加强,开始排汗等,使体温不再继续升高 。但这时由于体内仍受致热物质的不断刺激,产热并 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 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 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此 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 ),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4)体温下降期。本期是发热的结尾。它的特 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体温恢复正常。由于机体的防 御作用或采取了适当的治疗,使致热原在体内的作用 逐渐消失或减弱,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患儿体表皮肤血管扩 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 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 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 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 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在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因此 对于高热患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慎重,以防造成 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P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