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95
折扣购买: 放歌寿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作品选/文化寿州丛书
ISBN: 9787539664989
接下来便是“豆腐西施”夏小惠家了。自从开 坊做豆腐以来,喊夏小惠名字的便越来越少了。一 开始,只是几个人私下里喊“豆腐西施”,现在已 经没有人喊夏小惠了。 除了杀年猪,做一锅豆腐也是茶岗人家必不可 少的,年下油腻吃多了,还是青菜豆腐好。夏小惠 总是赶早杀了年猪,好一门心思给乡邻们做年豆腐 。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俗称“小年”,是过大 年的一次预热,一番出场锣鼓后,“大年”才闪亮 登场。从祭灶神开始,茶岗便张灯结彩,大人们喝 酒划拳,小孩们穿新衣、放炮仗,一直乐呵到正月 十五还意犹未尽。 春联、年画也是要早早备好,到了大年三十那 天再不慌不忙地贴上。茶岗人贴春联、年画是很讲 究的。春联很少买印制的,觉得少了一分味道,一 定要用那种带白头的红纸,自己或者请镇上的几个 名角手写。年画除了堂屋里换几张新的外,粮仓、 水缸等也都要贴的,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等 。 看到那带白头的红纸对联,茶岗的老人们喜欢 讲一段老掉牙的楹联故事。 话说清朝某年,老杨家娶媳妇,那时流行花轿 迎亲,花轿上是要贴上对联的。茶岗方圆几十里范 围内的习俗是,花轿到了女方家,女方会在花轿上 贴上上联,娶亲的男方要现场对出下联,才能抬轿 走人。 杨家娶亲的花轿到了女方家,女方贴出的上联 是“两个黄鹂”四个字,并在对联上别上了几根柳 条,取意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下杨 家迎亲的傻眼了,特意请来的茶岗集上第一高手杨 老秀才也一时犯了难。抽了几袋烟,捻断几根须后 ,老秀才大叫一声“有了”。 就用这带白头的红纸,写上“一对夫妻”四个 字。平常用时都是白头朝上,杨老秀才将白头朝下 ,寓意“一对夫妻到白头”。 故事年年讲,用带白头的红纸写春联的习俗代 代传。 今日茶岗,随着平时外出人员的增多,年味又 增添了新的内容。大姑娘小伙子们便用足用好这难 得的团聚时光,相亲、约会、订婚、举行婚礼。归 乡的游子们更是趁着这份休闲,走亲访友、同学聚 会,把整个年前年后闹得热气腾腾、喜气洋洋。 今年的年前年后,杨凡齐家尤其忙,要操办弟 弟杨凡平的婚礼。谁让自己是老大呢,长兄为父。 本来是准备年前办弟弟的婚礼的,但夏小惠说 年前豆腐坊里的事太多,就放到年后。事实上豆腐 坊里忙只是借口,夏小惠和先“走”了的吕先富是 自由恋爱,感情笃厚,曾经在先富坟前说过,自己 不会改嫁,要守一辈子。后来遇到杨凡平,激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