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作者: (美)比尔·布莱森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4.90
折扣价: 33.50
折扣购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ISBN: 9787559433763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的作者。 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等多个文学奖,*因文学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同时也是首位成为“英国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的非英国籍人士。除此之外,他还曾任英国杜伦大学校长,取得两所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九所英国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划与准备,布莱森挑选了他认为*好的方式,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深度观光:乘坐七十二小时的火车横穿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延续一贯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和独特清奇的视角,布莱森描绘了澳大利亚震撼人心的自然奇景,科普了当地危险而致命的野生动物,叙述了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冒险者故事。 而在游历的过程中,布莱森被澳大利亚人身上无与伦比的乐天魅力所折服,写下了这本《全民发呆的澳洲》。

内容简介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章 “对不起,打断一下,”我插嘴说,“到底什么是布基滑板?” “哦,它很有趣。你会爱上它的。”她轻快地说。不过我觉得她有点儿回避问题。 “好吧,可它是什么呢?” “它是一项水上运动。乐趣无穷。乐趣无穷,格伦,对吧?” “乐趣无穷。”格伦同意道。他正用“所有胶卷有人埋单”的那种架势没完没了地拍着照片。“哔吱、哔吱、哔吱”,他的相机唱着歌,他快速拍下了三张戴尔德丽和我谈话的照片,碰巧三张都一模一样。 “可它到底怎么玩呢?”我锲而不舍。 “你拿上一种小型冲浪板,涉水走进大海,然后你逮着一个大浪头,驾浪回到岸上。挺简单。你会爱上它的。” “那鲨鱼呢?”我不安地问。 “哦,这里基本没有鲨鱼。格伦,上次有人被鲨鱼咬死是多久前的事啊?” “哦,好久啦,”格伦思忖着说,“至少两三个月吧。” “两三个月?”我尖叫起来。 “至少啊。鲨鱼的危险性被估计得太高了,”格伦又说,“估计得太高了。*可能毁掉你的是离岸流。”他又回去拍照了。 “离岸流?” “水下的潜流,和海岸成一定角度,有时候会把人冲进大海,”戴尔德丽解释说,“不过别担心。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这儿守护你啊。”她露出安详的微笑,喝干了杯子里的咖啡,提醒我们该赶路了。 三个小时之后,其他活动都告一段落,我们站在一处看似偏远的海滩上。此地叫清水滩,在曼利附近。这是个U形大海湾,灌木丛生的低矮山丘环抱着它,广阔而莫测的大海咆哮着,在我看来大得骇人的海浪直涌进来。在不太远的地方,几个有勇无谋的人穿着湿式潜水服,驾浪冲向岩石陆岬上泛着泡沫的激浪;*近一点,星星点点的涉水人被暴躁的波涛不断地吞没,似乎还很开心。 戴尔德丽看上去**热衷于扎进去喝咸水,她催促着,我们开始脱衣裳——我慢吞吞的,她则心急火燎——她事前就关照我们在衣服里面穿好了泳衣。 “如果你遭遇离岸流,”戴尔德丽说,“脱险的诀窍就是别惊慌失措。” 我看着她:“你是叫我冷静地淹死?” “不是不是。只是要你沉着,不要试图逆流游水。拦腰游过它。如果你还没脱险,那就像这样挥挥胳膊——”她这胳膊挥得幅度大而且动作柔缓,只有澳大利亚人才可能认为这是海难临头情况下的合宜反应,“然后等救生员来。” “如果救生员没看见我,怎么办?” “他会看见你的。” “可如果他没看见呢?” 但戴尔德丽已经夹着布基板,蹚进了碎浪之中。 ……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们两人看着我一而再地消失在海浪下面,先是偷着乐,再是有点儿惊诧莫名,*后成了不折不扣的同情。我呢,海底大概有艾奥瓦州波克县那么大块地儿都被我蹭过一遍。经过一段有诸多变数的漫长时间之后,我能倒抽着气儿不明就里地浮着漂出四英尺到一又四分之一英里远,然后下一浪扑来,立刻又被打入水下。不久之后,海滩上的人们都站定了,在我身上押宝:大家普遍认为我正在做的事儿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以我的观点,每次在水下的经历都大同小异。我会坚持不懈地试着按戴尔德丽给我示范的方式文雅地踢脚,努力忽略自己徒劳无功、快要淹死这个事实。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比照判断,我觉得自己做得相当不错。我不能假装自己玩得不亦乐乎,怎么有人会涉水走进这么无情的环境并期望从中获得乐趣呢?于是我又觉得很神秘。不过,听天由命了,我知道总归会结束的。 或许因为缺氧吧,我迷失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就在我又要沉下去的当口,戴尔德丽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当心!有个小蓝。” 格伦立刻面露警觉之色:“哪儿?” “小蓝是什么东西?”我问道,发觉此处还有自己未被告知的其他危险存在,吓得魂不附体。 “蓝瓶子。”她指着一个小水母解释说(后来我查阅一本大厚书我才知道,若没记错该书是《澳大利亚恐怖杀人物》,第十九卷),这东西在其他地方叫作葡僧帽水母。我眯着眼睛看它漂过。它看起来并不讨人喜欢,像一个系了带子的蓝色***。 “它危险吗?”我问。 我站在那里,神经脆弱,遍体鳞伤,颤抖着,身上光溜溜的,还被淹得半死不活。不过现在,在我们聆听戴尔德丽对那样的我作出回答之前,先让我直接引用一段她后来发表在 《晨锋报》**杂志上的文章吧! 摄影师拍照的时候,布莱森和布基板在一股离岸流中被拽到了离海滩四十米的地方。这股岸流从南向北流动,与*远处从北向南流动的岸流不一样。布莱森不知道这个。他没有读海滩上的警告牌。1他也不知道蓝瓶子水母正被吹往他那个方向——现在还差不到一米的距离了——蜇一下留下的肿块能让他痛上二十分钟,如果不走运,他的四肢会就此患上看不出表征的过敏反应,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危险?不,”在我们站立着张嘴凝视蓝瓶子的时候,戴尔德丽回答说,“不过别碰它。” “为什么别碰它?” “可能会有点儿不舒服。” 我看着她,她的脸上带着饶有趣味得近乎景仰的表情。长时间乘坐巴士会不舒服,坐板条木头长椅会不舒服,谈话冷场会不舒服,而被僧帽水母蜇一下——就连美国的艾奥瓦人都知道——会痛。我突然想到,澳大利亚人身处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于是他们就此发展出一整套新的语汇来应对。 “嗨,这儿又有一个。”格伦说。 我们看着另一个漂过。戴尔德丽扫视水面。 “它们有时随波而来,”她说,“我们别在水里待了。” 这话我可不需要别人说两遍哦。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那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无论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 ◆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 ◆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 ◆《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 ◆作者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文学奖。 ◆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