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学苑
原售价: 148.00
折扣价: 93.30
折扣购买: 瑷珲十里长江俗记(精)
ISBN: 9787507754384
故乡瑷珲地处黑水之滨,兴安绵延,平畴沃野, 渔产丰饶,是享誉满中外的北方锁匙。瑷珲城多经变 迁。瑷珲古城即旧瑷珲,在黑龙江江东,与江西之二 道沟隔江相对。**若从瑷珲城隔江向东北遥望,江 畔河岸柳林丛中隐约可见炊烟与人影者,1860年已属 苏境村落矣。 追溯瑷珲之名,颇有历史深蕴。此地乃满洲先世 古肃慎故土。汉至三国时属挹娄。唐至辽属五国部。 金元以来属开元路。明代此地有**之忽里平寨,归 奴尔干都司统辖,清初已有“艾虎”称谓。瑷珲者源 出一小溪称“艾虎河”,蜿蜒流入黑水,因盛产紫貂 而闻名。“艾虎”,亦为“艾呼”“爱霍”,为女真 语音译,汉意即为“母貂”。忆昔吾祖托雍额一枝并 眷属,*先奉命阔别故乡宁古塔,经牡丹江、松花江 ,再逆水北抵黑龙江。万事开头难,一应船樯、车马 、兵备、补给和选定之*初并*佳御敌前哨,是在江 东额苏里以东甩湾子至精奇里江口一线。那时所谓瑷 珲城系指江东岸被选定并由众八旗将领和兵弁*夜汗 水共筑之旧瑷珲城而言。当年我祖托雍额等丁勇,由 萨布素、瓦里祜谨遵彭春公清八旗*御敌总略,于康 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旨迅乘帆船顺牡丹江北进依 兰三姓,与吉林兵汇合,再陆路星夜直抵瑷珲,初驻 黑龙江江东额苏里,东扼呼玛尔河口,南控精奇里毕 拉,当地达虎儿人闻清*到来,争相送肉送烟送酒, 腾出茅屋、献出无数藏在江套子里清*急需用的“快 马子”小船,清*颇为借力。当地居民风雨无阻,挖 壕垒坯筑城,灯笼火把,慷慨激昂,在此筑建黑龙江 城永戍北疆,并在此设黑龙江将*衙门驻地,后赢来 雅克萨保卫战的胜利。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末 ,彭春公虑旧瑷珲僻处江东,波涛涌险,有*情急务 与京师联络不畅,遂在达虎儿人呈荐之下,迁黑龙江 将*驻地于下游右岸达斡尔族托尔加寨旧址,在沙俄 *焚毁之江西古寨废墟上重筑瑷珲新城。据历史考证 ,当年彭春公和萨布素以及奏报康熙帝准允在江右达 斡尔人托尔加寨旧址筑建瑷珲新城,是经过深思熟虑 ,几番考察的。余很好奇,曾于伪康德七年在三架山 以西四季屯、大桦树林子、小桦树林子、霍尔漠津与 乡民攀谈,其中不少姓氏多在庚子后逃难过来,谈起 江东老屯堡,说到江东肥沃黑油沙土地和与江西同样 的气候、物产、马场、地营子以及久遭平埋的无数座 祖坟茔地,无不长吁慨叹。四季屯关锁元之父关博特 洛老人、富凌和之母何老太君及大桦树林子臧庆柱爷 爷亦向余讲述孩提时曾听老辈人传讲,江东之隘口摆 渡的情况,天堑难阻人们北上北海、北极打貂猎狐捕 鲸。各地摆渡遂成歇脚包、宿营站。如车陆、霍尔莫 津、大桦林子、小桦林子、四季屯、黄旗营子,一直 到瑷珲、小黑河,早有为车马和人过江便利,建有不 少大小渡口,小者威虎、大者扎卡船,能坐十几个人 ,还有用大木板搭在两个船上的大帆船。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