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凭谁定是非(王学泰杂文自选集)(精)

千古凭谁定是非(王学泰杂文自选集)(精)
作者: 王学泰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千古凭谁定是非(王学泰杂文自选集)(精)
ISBN: 9787515509990

作者简介

王学泰,原籍山西清源,1942年底生于北京。1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退休前担任***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后兼***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初偏重于中国古代诗歌史,近十年来,偏重于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14年12月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食文化终生成就奖”。著作有《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中国人的饮食世界》《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流民》《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另一条线索》《水浒识小录》《幽默中的人事百态》《中国式的幽默》《燕谭集》《多梦楼随笔》《偷闲杂说》《重读江湖》《发现另一个中国》《平人闲话》《王学泰读史》《采菊东篱下》《坎坷半生惟嗜书》《江山如有待》《往来成古今》《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监狱琐记》等。整理了《杜工部集》《唐诗评选》(王夫之评选)。

内容简介

万家痴迷清宫戏 十多年来,电视观众真是饱了眼福,被柏杨誉为 *丑陋发式的满洲人的大辫子,充斥了荧屏,清宫皇 帝你去我来,无有了期,关内关外十三朝(慈禧专权 也算一朝)的皇帝皇后在不同的清官戏中各掌**数 十年,正剧也好,戏说也好,自诩为历史大片也好, 皇帝都是高高在上,霸气十足。下面跪满了高耸肥臀 的臣民,奴性可掬。他们以头抢地,感激涕零,“奴 才”“谢恩”“嗻嗻”之声不*于耳,仿佛使人置身 于数百年前,生活在幸福一统的大清国中。编导们似 乎特别爱好和欣赏磕头跪拜,各种跪拜的宏大场面和 精细特写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力,令人久久难忘。这 常使我想起康圣人的名言,“中国人不敬天也不敬教 主,不知留此膝以傲慢何为也?”是啊,爹妈给了我 们能够弯曲的两个膝盖,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随时向 人下跪的(林则徐就认为英国人的膝盖不能弯曲,见 官不能下跪,所以是化外之人)。这种流风,再加上 演员们精彩*伦的表演不免招出许多议论。 学界、评论界许多人质问“一条辫子有多长”? 责备电视人没有社会责任感,说他们用谎言欺骗观众 ,宣扬皇权专制毒害观众。电视人也为自己辩解,说 不要把电视剧看得过于沉重,它不过就是消愁破闷而 已。双方都有点道理,但权力在电视人手里,拍不拍 是取决于他们的意志的。我关心的是老百姓为什么乐 此不疲,守着电视机一集一集看下去,许多清宫戏一 开播就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据说,近来中央电视台 同时播映的《康熙大帝》与《孙中山》收视率是十比 一。电视剧属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遵循市场规律 的,由市场来调节。市场*重要的就是买卖关系,文 化市场也是如此,别把这个市场想得那么神圣,尽管 *持者有种种高尚的许诺。王小波就说他见过耍猴的 艺人在开演前也说,为了繁荣***文化,满足大 家的精神需求云云,这些话不过是令人捧腹而已。谁 不知道锣一敲响,戴上面具的猴哥就会托着一个盘子 ,举到您面前,请您掏兜。既然有那么多观众整天守 着电视看,一集不落,这就是钱,说文雅点就是经济 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想让电视人不积极是不可能的。 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民众喜欢清官戏。 “法治”“**”讲了二十多年,到头来还是靠皇帝 老子为民做主,想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悲呢!到底是我 们的人民不可造就呢,还是工作没有做到家呢? 对于有数千年专制制度生活史的中国人,要接* “法治”“**”,逐步进入公**会是有个学习过 程的。但*重要的还是制度建设和掌握着公共权力的 各级机构把“法治”“**”的原则落实到各项工作 去,使老百姓感到通过正常渠道办事情特别容易。可 是目前许多人都对衙门望而生畏,有一种门难进、脸 难看、话难听的感觉。事涉公共权力,就复杂起来。 在*近一期的《随笔》上看到一件事,杭州某中学一 位老师,1955年因为“胡风案件”被判管制二年,奇 怪的是,1960年瘐毙狱中,*令人惊讶的是,“胡风 案件”已经解决十多年了,可是这位老师依然冤沉海 底。许多年逾花甲的老学生为他奔走呼号,想还他一 个清白,以慰在天之灵,但已延宕五年,至今未决。 理由据说是“平反冤假错案的期限已过,过期不候” 。这么简单的案子都使得作者和那位老师的老学生很 无奈,遑论其他。如果现实生活中多了点这样的你推 我搡(如李宗吾所说使用“锯箭杆法”,凡事推诿到 “外科”),不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又对他们毫无 办法,怎么能不产生无力感呢?人们欣赏文艺作品, 往往有一种心理补偿作用。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事情 就期待文艺作品中去解决,从中获得一些快感,得到 一时的麻醉。古代专制社会中,实行人治,没有法治 ,老百姓在权力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就期待清官或武 侠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公案小说、武侠小说的 民众基础;西方实行法治,诉讼关键是搜集证据,所 以侦探小说流行。 清官戏实际上是大公案戏。公案戏只是一些清官 在那里忙忙碌碌地秉公办案,为个别老百姓昭雪冤案 。而清宫戏则是英明清代皇帝在那里包打天下,纾解 人间一切苦难,一声“圣旨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痛快则痛快矣,但这又是为什么“主义”作注释呢! 真是令人惊诧莫名。当每天晚上,人们从电视上看到 历朝皇帝在那里指点江山,为民做主(不是历史行家 的广大观众如何看透其中包含着多少谎言呢),观众 在荧屏前,彼喜亦喜,彼忧亦忧,仿佛皇家事事都与 自己休戚相关。他们关切着故事主人公的幸与不幸, 替古人担忧。当故事的矛盾在千回百转之后,终于大 团圆了,观众得到痛快淋漓的宣泄和愉悦,媒体一片 叫好之声。可是曲终人散之后的故事是不能任凭电视 人这样胡编的,它是不是*需要握有公共权力的人们 关怀呢!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