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10.70
折扣购买: 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精)
ISBN: 9787100196123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其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物质文化,著有《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 译者简介: 詹镇鹏,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从事明清中国艺术史、物质文化研究,曾于《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Late Imperial China,Arts of Asia,Religion and the Arts等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
精装四色 梁其姿、白谦慎、郑岩等学者联袂推荐 一部透物见人的物质文化史力作,既有“物”的光芒,更见“人”的精神 。(1)作为清朝统治者所力推的松花石砚,为何没有在有清一代达到端、歙的高度?受到皇帝赏赐的松花石砚,本该是一项荣誉,但在受赏者的笔下却鲜有痕迹留存? (2)下洞开采原料的石工,在砚石品级的判定上,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反而是砚石成品的使用者——文人精英,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石工丰富的实践经验难以诉诸文字,从而阻碍了相关知识的传播,文人书写的便利性使其在砚石的评价中占据了制高点,甚至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威性,文人撰写的文本中不乏对石工的贬低之语。 (3)作为清初最有名的女性制砚家,顾二娘从众多男性匠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后世的“顾大家”。矛盾的是,这样一位“大家”的生平事迹,却缺少专门的文字记载,只能在记载其他相关人士的字里行间去找寻,甚至其流传后世的名号,也是被冠以夫家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