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旅(德文版)

艺术之旅(德文版)
作者: 靳永|译者:麦湛雄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54.50
折扣购买: 艺术之旅(德文版)
ISBN: 97875085157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四大古代文明中,古印度文化、古埃及 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相继消亡,而只有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学者们常常将其 归功于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 汉字到底有什么神奇,让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明?让我们溯流而上,先 看看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吧。 公元1899年,居住在北京的一位老学者病了。他在病中经常查看家人从 中药铺子里抓来的药材,其中一味名贵的“龙骨”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 龙骨”上镌刻着横竖交叉的笔画。根据他对文字的精深研究,这位学者断定 :“龙骨”上所刻的,就是中国殷商时代的文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的 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人们称之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埋在地下已经 3000多年了。 甲骨文的象形意味比较浓重,很多字我们一眼就能猜到它的意义,但也 不要因此而轻视了这种古老的文字: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3000多个,而 能够辨识的只有1000个左右。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很多殷商时期的秘密:祭祀 、战争、农事,等等;它们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许多书法家都从这里 寻找创作的灵感。 与甲骨文几乎同时兴起的书体是金文,它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在商代和周代,一个人如果为王朝策立了功勋,君王就大量地予以赏赐。立 功的人常常要铸造青铜器,并铸刻上自己的功勋,以显耀于后世。这些记录 功勋的文字流传到现在,也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青铜器本身具有很高的文 物价值,世界各大博物馆都竞相收藏,比如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大 英博物馆,都以丰富的中国青铜器收藏名扬天下。当我们在这些美轮美奂的 艺术品前流连时,可不要忘记欣赏金文的书法之美啊! 秦始皇是一个亚历山大式的君王。他开辟疆域,统一六国,同时将六国 文字统一为标准的小篆。小篆的笔画首尾匀圆,结构对称,是一种高度美术 化的书体。秦始皇为了炫耀他的文治武功,在全国各地巡幸,留下了很多铭 刻其功勋的碑刻。这些碑刻有的保存到现在,成为我们学习标准小篆的对象 。 小篆书写起来比较费事,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人们免不了潦草从事。对 小篆的潦草写法促成了一种新书体的产生——隶书。“隶”是指处在社会底 层的奴隶,顾名思义,隶书就是他们所使用的书体。由于这种书体书写起来 方便快捷,又容易辨认,所以它很快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两汉时期最通 行的书体。汉字从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在汉字发展史上是重要的一环,文 字学家称之为“隶变”。经过隶变,汉字就由古文字体系演变为今文字体系 。 隶书的笔画有波挑,很多字看起来甚至有翩然起舞的姿态,非常优美。 但这些好看的波挑书写起来比较缓慢,人们需要对隶书加以改造,从而加快 书写的速度。于是一种新书体——楷书应运而生了。“楷”本来是楷则、模 范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则、规范的书体。从东汉后期楷书萌芽,直 到今天,楷书仍是中国人使用的最通行的书体。 从上面的介绍您或许已经明白这样一个现象:书体谈变的驱动力是对书 写方便、快捷的追求。大概到了魏晋时期,一种比楷书书写速度快得多的书 体出现了,这就是行书。这是一个打比方的说法,意思是这种书体写起来好 像人在健步行走一样。行书在中国的通行与楷书的情形相当,使用范围广、 延续时间长。直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手写体一般都是行书。 还有比行书写得快的书体吗?有!那就是草书,特别是狂草。我们在后面 的章节里还要介绍到,有的书法家在极度亢奋中奋笔疾书,宛如暴风骤雨, 观众惊讶得还没有叫出声来,纵横淋漓的草书作品已经呈现在眼前了。草书 已经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书体,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很难辨识。但这对 我们的国际友人来说,草书浓郁的抒情意味恰恰最具有吸引力:那些淋漓纵 横的线条,正是笔墨的狂欢。 P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