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普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基因智慧
ISBN: 9787110103036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团体,其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保护、拯救濒危、珍稀动物作出贡献。
在科幻作品中,基因往往扮演遥远而神秘的角色。其实,基因与我们息息相关。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基因,它是生命的密码! 汉语中的“基因”一词是英语“gene”的音译,它的拉丁语词根“gen”有“生育”之意。基因又称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可以说,基因是解开生物生老病死之谜的“密钥”。人类对这把“密钥”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大自然蕴藏着形形色色的生命体,这些生命体呈现着各不相同的生命特征,但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一样的,那就是细胞。迄今为止,我们已知的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而病毒这种特殊的生命体,其生命活动周期也必须在寄主细胞中才能完成。 细胞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在 1665 年通过他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后的一二百年,科学家提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 随着显微镜制作的改进,科学家进一步观察到比细胞更为细微的单元。细胞的组成部分一点点被显微镜放大到人们的视野里: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有中心体。更为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了细胞都是从原来就存在的细胞中分裂而来的,并慢慢地弄清楚了细胞分裂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染色体,并证实:染色体的变化左右着细胞的分裂和生命的遗传。要弄清楚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还要从著名的孟德尔实验说起。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是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19 世纪 60 年代,孟德尔在实验中发现:豌豆的形状、颜色等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现在称为基因)的概念,并认为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且这种遗传具有规律性。他归纳他历时 8 年的杂交实验后得出两个遗传学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被后人统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1910 年,美国胚胎遗传学家托马斯·摩尔根(Thomas Morgan)利用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进行了著名的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了控制眼色性状的遗传因子和控制性别的遗传因子是连锁在一起的,由此得出连锁与互换定律。该定律与孟德尔的两大定律统称为“遗传学三定律”。摩尔根也因此荣获了 193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