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考察范围/经济学学术

山西三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考察范围/经济学学术
作者: 杨国佐|责编:黄芳芳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9.82
折扣购买: 山西三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考察范围/经济学学术
ISBN: 97875196092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发展基本模型:Y=f (L,K,Q,T),(Y代表产出,L代表土地,K 代表资本,Q代表劳动力,T技术)。按照现代的 观念,我们可以认为L代表自然资源,K代表金融 ,Q代表劳动力,T代表生产技术。在这个模型中 ,L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是不能改变的,Q、T是可 以改变的,但是较缓慢,且有条件。要在短期内 改变,最可能的就是K——金融,而关于金融的 改变也是当前政府能够做到的。所以,本书从金 融的角度对山西历史上的三次经济转型进行了研 究。发现金融在历次经济转型中都具有先导作用 。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商品交易 需求的扩大,同时通过金融革命,金融货币业的 革命性巨变,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工商贸易以及国 际贸易大发展,形成了银本位货币时代中国在国 际贸易格局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正是金融先 导理论在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有力证据。但历史 的演绎也同时证明金融先导既有政府的先导,同 时也有市场的先导。政府的先导在明清有关朝政 政策调整、放松对商业的课税及金融贸易限制方 面已有明确的线索,而市场性金融先导则通过对 金融信用的发展、金融促进国内国际贸易格局的 形成、增量增效金融服务、货币世界流动格局、 金融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清末山西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山西近 代工业发展发轫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得 到快速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山西 工业化经历了“国资启动——民族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过程,最终走向了从金融控制 到产业垄断这条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清末山 西金融的发展以票号的繁荣为显像。金融先导推 动了山西工业革命的初始发展,金融先导的导向 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山西经济的产业结构。可以说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充足,并 没有很好地推动产业革命和工业化。主要是金融 资本逐步脱离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地融入生产、 流通中,尤其没有很好地融入生产中。票号鼎盛 期开始,实质上是金融逐渐脱离生产领域、流通 领域的开始,导致山西省内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减 弱。尤其是山西票号成为实际上的清政府财政部 门之后,资本进一步脱离生产、流通领域。 民国时期,山西经济从轻工业、重工业、 矿业与铁路交通等方面向全面工业化演化转型, 尤为重要的是,阎锡山制定了一系列金融先行发 展政策,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这次山西经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政府主导 的强制性金融先导政策作用明显:金融先导为金 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行环境、金融先导发挥 资源配置最优化功效、金融先导促进多方面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