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

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
ISBN: 9787020125364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内容简介

捷克文化资产研究所所长施密克来**勘察古迹 ,看了几处古迹之后,他表示十分失望,失望的并不 是古迹本身,而是对古迹旁边的周边维护觉得大惑不 解,特别是他参观了板桥林家花园之后,对于林家花 园周边盖了许多又大又丑的大楼,久久不能释怀。据 他表示,这种情形在重视古迹的欧洲***不可能发 生。 施密克果然是古迹专家,一眼就看见**古迹甚 至**文化的弊病所在,确实,我们的古迹,在墙内 是维护得蛮像一回事,但在围墙之外,则是一团混乱 。 不久前,我到澎湖的天后宫去,天后宫也是被列 为重点的一级古迹,悲哀的是门口左右就是两个水泥 铸的大垃圾桶,庙前的特产店则毫无规划,东西到处 堆置,顶上还盖着极不搭调的塑胶雨篷,我们设想有 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澎湖天后宫看古迹,光是看到门 口的情景就倒尽胃口了。 不仅古迹如此,在**,不管一个人住在多么豪 华的房子,*好不要出门,一走出门口,就会看到骑 楼下横七竖八的脚踏车、摩托车,马路或巷道则停着 **没有规矩的汽车,甚至也有三排并放的。然后走 两步,就会遇到摊贩与垃圾的问题。 古迹附近的景观不是独存的,它是一个城市公共 空间的一环,我们的公共空间里那种混乱败坏的景观 ,恐怕真的是世界**的。 在我读的报纸上,记者报道,施密克在勘察过台 湾古迹之后,将要与岛内“古迹界”的人士举行座谈 ,设法找出维护**古迹的方法。 这是我**次读到“古迹界”的说法,到底古迹 界是哪一界呢?可能指的是专家学者,也可能指的是 工匠师傅,或者是主管占迹的**人士? 我虽不能明白“古迹界”的范围,但是对“界” 这个字却生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在生活里不也有很多 的界、圈、坛吗?像政坛、杏坛、菊坛;像电影界、 体育界、音乐界;像文艺圈、歌唱圈、电视圈……这 些不同的范围在我们的社会里筑起许多藩篱,而且在 媒体上各自占据地盘,互相不来往、不沟通。 于是,我们就看见社会上的许多异象,政坛里的 人只管权力斗争,不太在乎人民的观感或社会的风向 ;影剧圈永远以花边挂头条,注意的都是他们身边* 毛蒜皮的小事,露个肩膀或大腿的照片就可以占去三 千字的版面;文艺界则是意识形态挂帅,并不想知道 读者的需求,各种媒体划出自己的意识来固守着,却 说读者不能阅读他们那些高深的作品;美术界则似乎 注意画价的涨跌比注意谁画了好画费*多的心力。 界、坛、圈之不足,近年来还流行什么类,像新 人类;或什么主义,像后现代主义;或什么族,像上 班族、丁客族等等;这种流行时常令我们忘记新人类 也是人,后现代主义者也生于现代,丁客族也是民族 的一分子。 不管我们怎么分界、分坛、分圈、分类、分族、 分主义,所有的人都是有交集的,那就是大家都生活 在一个共同的大环境里,只要大环境不能改善,不论 是哪一个藩篱里的人都会不好过。那么,是不是我们 都愿意来互相思考,怎么样使别的界限里的人也能好 好生活呢? 就像维护一处古迹一样,如果只是不断地在围墙 里费心耗力,**不管周遭的环境,*后就算古迹能 维修成原来的样子,它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文化 的品质乃是一个整体,一个社会有文化,是表示在每 一界里都有杰出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都能思虑甚远, 想到整个社会的成就其实是没有界限的。唯有界界一 界,不分彼此地来为社会谋福,一个社会的文化前景 才是有希望的。 想到近年来社会的泛政治化、泛经济化,想到一 个过气歌星的桃色新闻都能连续几天成为媒体的头条 新闻,使我感到十分忧心。“一枝红杏出墙来”实在 不是社会的美景,“满城满山桃花开”才是我们的期 待呀!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