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

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
作者: 侯会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
ISBN: 9787512608467

作者简介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文艺学会《水浒》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食货金瓶梅》、《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等。曾在“百家讲坛”、“文化大讲堂”等节目中多次做专题演讲。

内容简介

百年文坛,新旧交替 下雪了,老天爷给孩子们送了一份多好的寒假礼物啊! 若是两年前,沛沛准保第一个冲出去,跟院子里的孩子们打雪仗、堆雪 人,玩个不亦乐乎!可如今他是高中生了,架上眼镜,照照镜子,很为自己 “高深莫测”的新形象暗自得意。看着窗外喧闹的孩子,他犹豫了一下,最 终 把手从门把儿上收了回来。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早就跟爷爷讲好了“换工”条件:放了假 , 白天他替爷爷抄书稿;晚上呢,继续请爷爷讲文学故事。 “前年夏天爷爷讲古代文学,我没赶上。”好友源源对沛沛说,“去年 夏天 讲外国文学,我可是一天没落,收获真大!接下来要讲什么?” 沛沛说: “古代文学只讲到鸦片战争,晚清的文学怎么样?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的文坛又如何?咱们都请爷爷给说说。——对了,爷爷一再说 欢 迎你来听。每晚七点半,不见不散!” 沛沛家的西厢房是爷爷的书房,院子里粗壮的大槐树就在窗前,枝权直 伸到披雪的屋顶上。屋子里烧得暖烘烘的,四壁都是一墙高的书柜,整齐排 列着各种书籍,精装的、平装的,还有线装的……爷爷让小哥俩坐在沙发上 , 自己还是坐在那张藤椅里,手里也仍然拿着那只摩挲得锃亮的大烟斗。 “先把几个概念搞清楚。”爷爷点着烟斗,吐了一口清烟说,“中国文 学的 ‘近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段;‘现代’呢 , 则指‘五四’运动以后,直至1949年。1949年以后,咱们习惯上称‘当 代’。” 沛沛和源源相互看了一眼,仿佛在说:原来这里还大有讲究。 爷爷接着说:“寒假时间不长,我们也只能讲讲近代和现代。至于当代 文 学,只好等以后再说了。——不过单是近代、现代,也有百多年的历史啦。 其中近代八十年,比现代长得多。不过这是过渡期,旧文学的发展尚未 停止,新文学也正在酝酿;出色的作家和作品都不算多,咱们打算用五天时 间做个简单概括。余下的时间,就全都留给‘五四’以后的新文学——那可 是大家辈出、巨著林立的时代啊!” 两个孩子不觉往前挪了挪身子,似乎生怕漏掉哪句话。 睁眼观世,林魏发端 讲近代文学,就不能不提咱们中国那段伤心史——早在十九世纪初,西 方列强就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中国有几亿人口,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富 庶 的国家之一,急于寻找市场的列强又怎能不眼红呢?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本属正常,可英国人偏要把鸦片这种东西大量输入中 国,一边毒害你的身心,一边又要赚你口袋里的银子,这简直就是公然抢劫 ! 接下来的历史你们都清楚:1840年,两广总督林则徐奉旨在广东禁烟, 收缴了英商鸦片两万箱、二百多万斤,在虎门一股脑销毁了!以后林则徐又 组织军民抗击来犯的英国侵略者——正是这场“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 代 史的大幕。 林则徐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有两句诗很有名:“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 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能对国家有利,搭上性命也要干;一事当前 , 哪能因个人的祸福而决定进退呢!——单看这两句,诗人的人格已经一目了 然啦。 在跟洋人打交道的同时,林则徐开始关心西洋各国的经济、科技、政体 情况。他派人专门收集、翻译洋人的报纸书刊;并把收集到的资料交给好友 魏源,委托他编成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书,取名《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不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还涉及历史、政治、经 济、军事等。——从前中国自命天朝,把外国视为四夷,根本不屑理会。如 今林则徐、魏源开始认真打量这个世界,他们也 便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啦。 魏源也是诗人,诗学白居易,有《都中吟十 三章》等。不过人们更看重他的那部《海国图 志》。他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了“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观点,即是说,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先要知己知彼,把人家的先进技术学到手,才有 能力“回敬”人家。 是不是掌握技术就够了呢?魏源说,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去掉自己身上的种种顽疾:蒙昧啊, 畏难啊,因循守旧啊,营求私利啊,虚夸不实 啊……一句话,要想战胜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魏源这篇序言篇幅不长,却提出了改良政治、学习西方的重要主张。文 章条理分明,文气畅达,很有说服力。魏源也因此被视为中国改良主义的启 蒙思想家啦。 “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 跟林、魏同时,有个诗人也在严肃思考着中国的前途,他就是龚自珍。 其实在讲古代文学时,咱们已经提过他了。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他家祖祖辈辈读书做官。他的外公是清代名气很 大的文字学家段玉裁,曾作《说文解字注》。 受外公的影响,龚自珍从小就喜欢钻研各种学问。可他对科举八股并不 “感冒”,拖拖拉拉考了大半辈子,年近四十才中了进士。官也做得不大, 只 是个礼部主事,不过是六品官儿。 官不大,他的担当却不小。眼见社会停滞、道德沦丧,他的心情异常苦 闷,却只能在诗歌中委婉宣泄。龚自珍十五岁就开始写诗,留存至今的诗有 六百多首。有一首七律《咏史》,便是借古讽今的抒愤之作。诗的后两联是 :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 列侯? 原来,清代统治者大搞文字狱,搞得人 人自危;文人生怕因言获罪,连集会都不敢 参加。躲在家里撰文著书,不敢触及国计民 生的大题目,只能搞点无关紧要的小学问, 换碗饭吃罢了。 秦末有个勇士叫田横,不愿归顺汉高祖 刘邦,带着五百个弟兄逃到一座海岛上。刘 邦用官爵引诱他,他不肯就范,自刎而死, 五百壮士也都跟着一块儿自杀身亡!龚自珍 在诗中问道:优秀的中华儿女都到哪儿去了? 难道都贪图禄位、做了高官不成?——他是 在为文人精神的堕落而感叹哀伤哪! 龚自珍有一组《己亥杂诗》,共三百多 首,是他四十八岁辞官南下时在旅途中所作。路过镇江时,他见到成千上万 的百姓在祭祀玉皇及风雷之神,于是即景生情写下那首著名的七绝: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材。 ◎恃:凭借。◎喑(yin):哑。 他在诗中感慨:九州大地万马不鸣、死气沉沉,太让人伤心啦;真需要 一场激荡的风雷来洗刷振作!我期待玉皇能抖擞精神,不拘一格送来各种人 才。——不难看出,这个卸了任的小官儿,胸中装的却是整个天下。 龚自珍在另一首七绝中自称“一事平生无龄龅,但开风气不为师”(箭 龅,yi he,咬噬,倾轧),意思是,我平生有一事无伤众人:我只开新风, 却 不以老师自居。——他这话说得有点“狂妄”:能开一代风气的人,分明是 天 下人的老师啊! 多半是他的“狂妄”得罪了统治者,到江南只有两年,龚自珍便暴卒于 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死因不明。那一年他刚交五十岁。 然而他呼唤社会变革的独到思想,已经对后来者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 学者梁启超称他为“近世思想自由之向导”;诗人柳亚子也称赞他是“三百 年 来第一流”!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