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1.50
折扣购买: 停歇之书(给自己留点空白)/诗想者慢生活
ISBN: 9787559826350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 再懒散;他应听从他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尼采 1 站台上,列车员高举喇叭不断地催促着。所有人都在 慌乱中寻找,蜂拥着挤向那一扇扇即将关闭的门。有人跑 错车,有人跑错门,有人跑错方向,还有一个小孩被挤下 站台。 只有我循着缓慢的脚步,踩着人流的尾巴,最后一个 踏进车门。我的影子还在车外拖拉,列车已等不及,开始 焦急地向前滑动。那是一列老式的绿皮火车,我在七号车 厢。 车厢里一片混乱,不过我听不见他们的声音。耳机里 循环播放着的平克·弗洛伊德(Pink FIoyd)的那张音乐专 辑《迷墙》,占满了我的耳朵。《迷墙》同时被拍成了一 部意识流式的、关于精神世界探寻之旅的电影。我曾在无 数个孤寂的午后看它,深植于心。因此,眼前车厢里的所 有场景,配合着音乐,反馈到我脑海中就自动幻化成了与 《迷墙》有关的画面——真实世界隐遁了,每个人的内心 孤独被一堵封闭的墙所围困。 人们在围墙里面丢失了本来的自己。一边戴着面具麻 木地生活,一边又极度渴望冲破那堵自己筑起的墙——一 把社会性与精神性的双重枷锁。 谁不想丰满而自在地活着呢? 只是生命一直被重重热恼束缚着,像一棵攀满了枯藤 蔓的树,经常有一种放不下、又摆不脱的无力感。我尝试 去改变,于随波逐流的追求中停下,哪怕只是做一件微小 但随心的事。可想追随内心,并不是单一的决定论那么简 单。如同我们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出走,并不具备真正意 义上的单独存在。可能它让你在心里做了很久的挣扎、筹 备、抉择,以及因情绪能量累积导致的出逃之念达到爆发 极限时,又契合了个人时间、物质上的充裕等条件才能达 成。 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行走,其实是一段很长的心理蜕 变之史。 在社会性层面,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表达的人,或者说 不太习惯用语言去诉说自己。内心始终有一堵自我隔离的 精神之墙。所以我只能回归精神性层面,去书写,去流浪 ,去随性,去泥土地里播撒希望。每当我身处城市丛林之 中,于各种毫无情感交互的陌生人群和毫无归属感的繁华 街道之间穿梭时,身体里无时无刻不在诞生着一种无法预 知的出逃闪念_我想走出墙外。 那是对现有身心状态和外在处境的极度厌倦,是身体 内各精神性格之间的相互哀鸣,是对重重热恼的抵触与辞 别。有时想想,哪怕是和一棵树说说话也好。相较于人, 我更喜欢和树说话。因为树比人更懂得倾听,更朴素真挚 ,更静穆寂然。 树即使病了,也永远是它本来的样子。 2 “我们都是墙上的一块砖。”你愿意永远做那块被各 种社会潜规则和自我追逐封存在墙上的砖吗?你愿意在砖 上刻出一首属于自己的诗吗? 或许,人需要时刻跳出自己的固有姿态,偶尔来一场 对旧我的清洗。 罗伯特·巴乔曾是一名站在世界足球之巅的巨星,当 他从绿茵场上走下来时,并没有依赖名声,而是悄悄远离 世界足坛,一反常态地回到他出生的小镇,过着安静的隐 居生活,跳出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他说,那才是他本来 的样子。 哪个才是我本来的样子呢? 脑海中闪现着自己过去人生中,曾经决绝地跳出固态 的瞬间。 十五岁时,有了第一次离家出走。那年我上初二,长 得有些营养不良,瘦小而面黄。暑假我常常独自坐在山顶 ,埋头不语,看着山脚下清江河里的船只。内心幻想着某 一只船能带自己去远方。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