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颂歌(精)

日常生活颂歌(精)
作者: 周作人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日常生活颂歌(精)
ISBN: 9787569922998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内容简介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 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 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本的“ 茶道”,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 说,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的现世享 乐一点美与**,在刹那问体会**,是*本之“象征的 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 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 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 加糖——与牟奶?葛辛的《*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 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庭里下午的红茶与 黄油面包是一*中*大的乐事,**饮茶已历千百年,未 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 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 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 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 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 书》里很巧妙的称之*“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 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 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 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 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 ,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 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 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 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 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 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 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本的点心 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 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 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 一种“干丝”,用豆*千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 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豆 *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 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虽也曾尝 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 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 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 ,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 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 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店* 周德和者,制茶干*有名。寻常的豆*干方约寸半,厚三 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 ,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