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花前新记
ISBN: 9787534075797
灯话 我们在都市中,夜夜可以看到电灯、日光灯、霓虹灯 ,偶然也可以看到汽油灯;在农村中,电灯并不普遍,日 光灯和霓虹灯更不在话下,所习见的不过是油盏或煤油灯 罢了。我所要说的,并不是这些灯,而是用以点缀农历元 宵的花灯。 元宵,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夜,古人又称之为元夕, 又因旧俗人家都要在这一夜挂灯,所以也称为灯夕。旧时 苏州风俗,十三夜先在厨下挂点花灯,称为点灶灯,一共 五夜,到十八日为止,十三夜称为试灯日,十八夜称为收 灯日,而以十五夜为正日,家家都点上了花灯,还要敲锣 击鼓,打铙钹,热闹非常,称为闹元宵。 元宵张灯之俗,古已有之。考之旧籍,起于唐代睿宗 景云二年。当时定为一夜,即正月十五夜。在安福门外作 灯轮,高二十丈,挂点花灯五万盏,命宫女们在灯轮下踏 歌。唐玄宗时,于十三夜至十六夜张灯三夜,在上阳宫中 起建灯楼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规模更为宏大。北宋、 南宋时,又将时期延长,先为五夜,后为六夜,到十八夜 落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初八夜就开始张灯,在南都 搭盖了高高的彩楼,连续十天之久,招徕天下富商都来看 灯。北都东华门一带,也有二里长的灯市;在白天,有各 地的古玩珍宝和一切日常服用的东西,陈列在市上,入夜 就有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吹杂耍,喧闹达旦。足见当 时统治阶级剥削了民脂民膏,穷奢极欲,连元宵看灯也要 大大地铺张一下。 在清代时,苏州阊门内吴趋坊和皋桥、中市一带,每 年腊后春前,就有劳动人民把手制的各式花灯,拿到这里 来出卖,凡人物、花果、鸟兽等,一应俱全,十分精巧。 如刘海戏蟾、西施采莲、渔翁得利、张生跳粉墙等,都是 有人物的。花果有莲花、栀子花、绣球花、玉兰花、西瓜 、葡萄、石榴、藕、菱,等等。鸟类有孔雀、仙鹤、凤凰 、喜鹊、鹦鹉、白鸽,等等。兽类有兔、马、鹿、猴、狮 ,等等。其他如青蛙、鲤鱼、龙、虾、蟹、走马灯、抛空 小球灯、滚地大球灯,等等。因卖灯的人都聚在这里,前 后历一月之久,因此称为灯市。大抵到十八夜落灯之后, 这灯市也就收歇了。 古时苏州制作的花灯,精奇百出,天下闻名。宋代周 密《乾淳岁时记》中有云:“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 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 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那时梅里镇中,也以 精制花灯出名,用彩笺刻成细巧的人物,糊在灯上,就叫 做梅里灯。又有一种夹纱灯,也用彩纸细刻花鸟虫鱼等等 ,夹着轻绡,更为精美悦目。自清代以后,苏州的花灯逐 渐没落,巧匠难求,由浙江硖石镇、菱湖镇等起而代之, 比之苏州旧时的花灯,有过之无不及。一九五六年春,上 海博物馆中举行浙江手工艺品展览会,就有四十年前硖石 名手所制的两只伞灯,灯上的花样,全用细针一针一针地 刺成,十分生动;而二十余年前,菱湖灯也曾出现于上海 永安公司中,多用纱绢制成,不论花鸟虫鱼,都像真的一 样,灯型并不太大,更觉得玲珑可爱,人家纷纷买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