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的底层逻辑/新金融书系

数字金融的底层逻辑/新金融书系
作者: 编者:徐远//陈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数字金融的底层逻辑/新金融书系
ISBN: 978730026620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阿里巴巴、腾讯的每一个机构大概都有几十个数据中 心来支持其数据云平台的运作。所以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 中,以“联盟链”的形态来构建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共同参 与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形成金融机构无论大小都可以互联 互通的技术平台。这样能够实现现有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无 缝链接,实现信息共享、产品共享、服务共享,为更多客 户提供金融服务,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也有利于充分利 用现有的科技资源,达到节约投资、节约交易成本,确保 交易速度,实现合规控制的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无论是技术的可 行性还是经济的可行性,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最佳路径应该 是多中心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可以看到像IBM、微软等正 在研发和试验的就是分布式超级账本的技术。我们国家关 于区块链金融的研发,包括数字货币、数字票据、金融交 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支付结算、身份认证、审计 监督、数据共享等场景,也采用了多中心联盟的分布式共 享账本结构。所以我预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仍 将在小规模的虚拟社区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有中心的分布 式共享账本将会成为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流结构。 要点二:自规则与信用加持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用建立在契约原则的基础上。信 用形成的传统模式,是基于共同的规则,通过可信任的中 央节点(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者支付平台(如支付宝 、微信支付)等中枢来验证信息、执行规则、积累信任。但 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 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 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其价值在于在信任未知或者信 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 进一步分析,区块链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 智能合约”,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这种可编程的脚 本本质上是交易各方自定义并共同确认的规则,技术上是 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第一,可以实现价值交换中的针对 性和筛选性,即对交易对手的限制。第二,可以实现价值 交换中的限制性或条件性,即交易中的各种约束。第三, 可以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可以自动执行对价值再转移条 件的约束。由此就可以自行确定并交付执行交易各方认同 的商业条款。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架构下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 控制的节点,确保价值交换不仅符合契约原则,同时也符 合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与其他的互联 网技术结构有所不同。这种功能可以创造信任,可以节约 信任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交易 对手,进而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诚信文化仍然是社会的基石,契 约原则仍然会被尊崇,信任形成的传统模式也仍将维持, 这些都不会改变。区块链金融只是增加了一种信任的方式 。就是用技术上的信任来加持商业信任。所以在区块链金 融应用场景中,技术性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 取代商业信任,但并非否定或者去除传统的信任方式,不 是“去信任”,而是用技术信任来加持商业信用。这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