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

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
作者: 苏雪林|编者:张昌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
ISBN: 9787100153652

作者简介

苏雪林自幼便喜欢写日记,12岁时的日记遭家人偷阅,她一气焚之。自1937年她恢复记日记,直至终老。本书选自台 湾成功大学《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和《日记补遗》,凡十六册,煌煌400余万言。自1948年10月1日起,至1996年10月20日止。苏雪林在大庭广众下本就是位我行我素言行无忌的女性,在私密的日记本上更是纵横无忌了。她的日记,上不看“天”色,下不看脸色,信马由缰,因本就不拟出版,根本不虑他人评说,既狷又狂甚而癫。五十年岁月的沧桑,自身的秘辛全泄在纸端。其内容相当丰富,信息密集,琐碎杂驳。说俗一点,是一位市井文人半个世纪的青菜萝卜流水账,说雅一点,是风云社会个人生存的雪泥鸿爪。既有对国是民族前途的忧患,更有对文坛恩怨、师友风谊的记录。虽杂芜、重复,絮絮叨叨,然她的文笔畅达、灵动,又不乏幽默,故读起来不觉冗烦沉闷。中国现代文坛的风云人物在她日记中均有记载。此岸的鲁郭茅、巴老曹,冰心、钱钟书等,彼岸的胡适、林语堂、梁实秋、谢冰莹乃至学界的蒋梦麟、王世杰(雪艇)、张道藩,以及海外的陈西滢、潘玉良等,均囊其中。

内容简介

一九四八年 十月一日(星期五) 上午起床较迟,以昨晚临睡前吃糯米酒一小碗, 酣睡通宵,至晨,酒意仍未醒也。早餐后到东湖中学 访吴教务主任,谈易生旁听事。吴谓韩校长不许,又 谓可与韩商谈,问韩何在?云已赴武大图书馆,余追 往馆中未遇,乃到法学院上课。男生七八、女生两三 ,本学期中国文学系二年级人数竞如此众多,殊出意 外,我疑或有选修及旁听者耳。两堂课罢,回家午餐 。餐后,小睡一觉,起来看报。国民政府寿命,未知 能保到年底否?改昨日文稿一大段,写一信与徐讦, 航空寄出。回家看雷峰塔,秋阴气凉,殊觉不爽。晚 餐后,与姐夫下象棋,二盘均胜。今日电灯乍明即熄 ,在三头锡灯下看完雷峰塔,早睡。 十月四日(星期一) 上午写一信与建业,一信与经国、高神父。又代 邓嫂写家信一封。将昨日文稿完全誊清一次,一则文 句尚须略加修改,二则此文恐犯左派之忌,难以发表 。余将送自由与进步,故留一底子耳。下午睡起,到 大礼堂听胡适、李济两先生演讲,胡、李昨日到鄂, 余已见报,但不知其宿于招待所,若知之则当到一区 拜谒,余到大礼堂时,堂中已人山人海,无法穿过, 乃到后门等待。良久,演讲会乃开始,胡先生现甚发 福,容貌似四十许人,即谓之为三十许人亦可,然其 年则五十八岁矣。先由李济先生讲安阳青铜时代,继 由胡先生讲两个世界两种文化,时于 共 产 主 义之苏俄 颇多抨击,然措词甚为含蓄宛转,故不甚刺激反感也 。讲毕,余趋前与胡握手,胡先生对我仍然认识,可 见其记忆力之强。校长邀到文学院会议厅茶叙,到者 张笃伦主 席及白总司令代表,又报馆记者多人,将其 包围谈话。余在大礼堂,自三点钟到五时半,腹中饥 饿,乃大吃点心。胡李等旋赴一区,余乃归。 十月五日(星期二) 有自治会学生代表先作介绍,强调五四学生运动 之精神,意欲刺激听众,但自胡先生讲后,该生又上 台,出言颇对胡先生不敬。谓胡先生为投机分子,故 能适应环境,又谓胡先生靠美国援助云云。然胡先生 毫不介意,并含笑与该生握手,殷勤慰问,其气量之 宽大,亦称罕有。胡先生之所以为胡先生,其在斯乎 !其在斯乎!讲完后,余与兰子随到校长室,余始有 与胡先生作暂单谈话之机会。余问:苏俄是否可以统 治世界?胡氏含笑摇头。又问共产党是否要推翻国民 政府?胡云不至于此。乃随往东湖中学校长室预备宣 纸,请胡李两公留墨。胡挥毫写“要怎样收获,先怎 么栽”,旋相继演讲,各廿分钟。乃乘汽车入城,参 加省政府宴会。余乃归家午餐,餐后睡起,开始校对 《天问》里的三个神话样本,直到晚餐时止。晚做馍 馍。 十一月八日(星期一) 闻米价将涨,余家中仅有七八斗储粮,而现在则 女作家日记中的现代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