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茶山传说
ISBN: 9787552619812
叶柱幼名显祚,笔名去疾,晚年自号盖苍山人。1927年1月9日(丙寅年十二月初六)出生,浙江省宁海县力洋镇人。从事教育工作60年(含退休后续聘),其中后30年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第二届文代会代表,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名誉理事;宁海县第一至六届文代会代表,宁海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著有《得月轩诗文选集》《泥爪集》《叶梦鼎传》《盖苍随笔》等作品。
宁海出东门约五十里,有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 ,叫茶山。山上有一条直通大海的大溪坑,叫桃花溪 。桃花溪的源头有一个水深莫测的潭,叫龙潭。龙潭 里住着一条龙,就是茶山龙。 茶山龙的老家在东海,原本是一条海龙。它出世 不久,遇上獬豸入侵。獬豸是龙形异种,生I生残忍 ,一角四足,身躯庞大,力大无穷,专要吃龙。小海 龙初生牛犊不怕虎,跟獬豸斗了三天三夜,直斗得天 地昏暗,日月无光,海浪翻腾,龙宫摇晃。渔船纷纷 避港,水族仓皇逃命。小海龙渐渐力气不支,且战且 走,从东海战到磨盘洋,从磨盘洋战到三门湾。穿过 五屿门后,小海龙一头扎进蛤蟆山嘴那狭窄的港口, 来到沥洋海面上。小海龙抬头一望,前面是百里茶山 挡住去路,后面有凶猛獬豸跟踪,前无去路,后有追 兵。小海龙暗想:待獬豸到来决一死战,死了也是为 龙族争光。蓦见沥洋东角白岩山脚下,系着一叶渔舟 ,离渔舟不远处有个山洞,满是牡蛎,就是蜡蛎洞。 洞口坐着一老一少,老的一位是男的,五十开外年纪 ,慈眉善目,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渔民,正眯缝着眼凝 视海浪的起伏;少的是个姑娘,约二八芳龄,粗衣布 服,秀丽的脸庞被海风吹得有些黧黑,反而增添了她 的健美和俊俏,明净的眼睛如一泓秋水,淡淡的蛾眉 如纱笼青山,庄重中流露着天真,她倚在老渔民身边 ,好奇地在问长问短。他们是父女俩,来自一个象山 渔村,三天前下海捕鱼,遇上大浪,渔舟漂泊到这里 ,好容易才在蜡蛎洞下抛锚,等着海域平静,扬帆回 去。小海龙灵机一动,变成一条水红色小蛇,向蜡蛎 洞游去。 “阿爸,看!”姑娘拉了下父亲的衣角,指着游 来的小蛇。 “啥东西啊,凤姑!”父亲收回凝视远方的目光 。 “多可爱呀,一条红喷喷的小蛇,看见吗!”凤 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蛇击水前来的姿态。 小蛇游到凤姑脚下,凤姑摊开春笋般的十指,小 心翼翼地把小蛇捧起,放在掌心上。小蛇似乎颇通人 意,摇头摆尾,像是在感谢相救之恩。凤姑对小蛇爱 不释手,老渔民端详着。 突然,一阵哗啦啦的巨响,蛤蟆山嘴港口掀起一 股滔天巨浪,浪涛中一道匹练似的庞然大物,冲进了 沥洋,跌落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渔舟被一下掀得与 洞口相平,同一时刻,蜡蛎洞里,忽喇喇一阵响声, 父女俩回头一看,只见洞往纵深发展,原来仅丈许深 的蜡蛎洞,已变得深不可测了,黑杳杳的见不到底。 凤姑连忙把手掌合拢,怕惊吓了小蛇,两手竟是空空 的,小蛇不知去向。原来蛤蟆山嘴港口那声巨响,是 獬豸越龙心急,在狭窄的港道中猛冲,掀起了巨浪, 一冲冲进了港口,便搁浅了,动弹不得。洞中的响声 是小海龙见獬豸进港,向洞里猛窜,因为用力过猛, 竟穿透了整座山,落在桃花溪里。 父女俩惊讶不已。凤姑更多的还是怀念那条小蛇 。 日影西移,海潮降落,浅滩上露出了獬豸那庞大 躯体,已经奄奄一息了。 “獬豸趣龙!老渔民一拍大腿。这位老人从来没 这样激动过。 阿爸,您说啥呀?”风姑莫名其妙地望着父亲那 激动的脸容。 “这回没事了!老渔民舒了口气,“这几天浪头 来得蹊跷,我一直在猜想海里有奇事,原来是‘獬豸 越龙’。”老渔民自言自语,又像是跟凤姑解释。 “啥叫‘獬豸趣龙’,阿爸?”凤姑感到稀奇。 “喏!老渔民指着海滩上躺着的庞然大物,“这 东西叫獬豸,是海里的大坏蛋,在大海里,兴风作浪 ,捕鱼人碰上它,十有八九要丧生。它仗着自身力大 无穷,专门与那替百姓行云施雨的龙圣为难,真是坏 透了。老天有眼,恶有恶报,今天它自投罗网,冲进 浅滩,潮水一退尽,没了水,叫它有命也保不了。” 老渔民兴致勃勃地说。 “那龙呢?”凤姑感到有趣极了,她目光到处搜 索着被追的龙,可什么也没有。 “我看,刚才那条小蛇,来得奇怪,去得蹊跷, 必定是龙变的,已经穿山去了。”老渔民很有点感慨 。 凤姑下意识地看了下自己的手掌,又回头看看那 无底黑洞,似乎一条金色游龙,从她掌中跃起,穿透 了大山,安全地回到了龙宫。 “阿爸,要是龙不跑掉,跟我们去,养在家里, 帮我们村里行云施雨,该多好哩!”凤姑叹息着。 “傻丫头!”老渔民失声笑了起来,爱抚地拍了 一下凤姑的头。 潮退尽后,只剩下港里一湾浅水,獬豸搁浅在海 滩上,干瞪着铜铃似的眼睛。老渔民召来了避港的渔 友们,齐心合力,刺杀了獬豸,剥了皮,凤姑帮着剐 肉,大家满载而归。凶残的獬豸以害人始而以害己终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