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进化为什么有性别之分/少年图文大历史

生命进化为什么有性别之分/少年图文大历史
作者: (韩)张大益|责编:于贺|译者:李光在//吴哲|绘画:(韩)洪承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生命进化为什么有性别之分/少年图文大历史
ISBN: 9787521731347

作者简介

张大益,现为首尔大学自由专业本科教授,曾在KAIST学习机械工学,在首尔大学研究进化论的概念性争论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被进化论的优雅所吸引后,为人类本性的科学性探究,也曾在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研究进化心理学和灵长类学。在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认知研究所与丹尼尔·丹内特一起研究心的构造与进化。

内容简介

进化论与文学的相遇 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听过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在母亲过世后,一直备受继母和姐姐们(继母带来的女儿)的折磨。有一天,在精灵的帮助下,灰姑娘参加了国王举办的舞会。王子对她一见钟情与其共舞。然而,十二点的钟声一响,知道魔法马上就要消失的灰姑娘赶紧松开了王子的手,匆匆离去,慌忙之中留下了一只水晶鞋。最后,王子凭借着这只鞋找到了灰姑娘,和她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灰姑娘的故事最早见于九世纪的中国民间故事,约十六世纪时又在欧洲出现。如今流传最广的灰姑娘是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童话集(1967)中的主人公。 西方有灰姑娘,我国有叶限。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汉前,一个名叫叶限的小姑娘幼年丧母。在父亲死后,继母又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只要向鱼骨祈祷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有一天叶限瞒过继母,穿着华美的羽衣,踩着一双金鞋去参加一场节日活动。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卒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被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最终他找到了叶限,封其为第一夫人。 为何东西方都有这样的故事呢?其实灰姑娘对于女性解放论者而言,一直是一枚眼中钉、肉中刺。因为这故事的背后表现的是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期望得到男性的庇护,强化了女性的依赖心理。并且在社会运动家看来,灰姑娘还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毕竟在离婚、再婚成为日常的家族现实中,说什么被继母虐待…… 尽管如此,为什么还出现了大量以灰姑娘为原型创作的动画、漫画、电视剧和电影呢?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普及率如此之高的文学作品呢?不久前,几位外国文学评论家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种文学的普遍性。文学和进化论的相遇,就像是莎士比亚与达尔文的会面。那么如何见面呢?进化文化评论家对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后半部分没有太大的关心,他们更加关注为什么这种被继父母虐待的儿童故事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1988年,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项加拿大的研究结果显示,继父母杀害子女的危险比亲生父母高出足足七十倍。或许会有人反问:“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吗?有什么好惊讶的?”这项成果备受瞩目的原因在于,它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戴利和威尔逊夫妇认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爱会减少。 一、父母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时; 二、父性不确定时(不能确认谁是孩子的父亲); 三、子女残疾或有智力障碍时; 四、太过贫穷或子女过多,导致母亲负担过重,对生活和未来感到非常悲观时。 并且主张,从进化论的角度最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现象,逻辑如下: 父母与子女共享50%的基因,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包括适应度 ,父母就有可能控制子女的未来,以作担保。即,若是对所有的子女一视同仁,那么父母自己的包括适应度就可能下降,所以父母对子女会有一种特殊的无意识的心理评价机制。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其中也有肉多(或少)的一边!从这一角度看,叶限的继母并没有与其共享基因,所以也就几乎没有理由对她倾注爱意。 《东光》杂志与金东仁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其他文学作品。1932年,韩国近代短篇小说先驱者金东仁在《东光》杂志上发表了《脚趾长得像我》一文,此文可被称为进化论与文学相遇的小说。主人公大龄青年M虽然背着朋友偷偷结婚了,但由于他年轻时交往了无数个女人而染上了性病,丧失了生育能力。“我”作为他的医生非常了解这一情况,但是在M结婚后两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抱着一个婴儿来到“我”的医院。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保证,保证这是他的孩子。M对“我”说:“你看,这孩子有长得像我的地方……(省略)你看我的脚趾,我的脚趾和别人不同,中指比较长。但你再看这孩子的,绝对不是我的脚趾”。M怀疑自己的妻子出轨,又想努力消除这种想法,“我”很同情他。于是对他说只有脚趾长得不像,避开了M疑惑而又希冀的目光。 一直以来男性(雄性)都有一桩心事,都会怀疑过自己伴侣所产下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女性就没有这种困扰了,但是父性总是不确定的。若是伴侣真的出轨,那自己就被戴了绿帽子。前文已经提到过,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男性对伴侣的肉体出轨最为愤怒。M即使连脚趾也要寻找和自己相像的地方,这一行为或许也是一种不想自己人生被毁的防御机制。 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在《无益的美》一文中,强烈表现了父性不确定性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个多么痛苦的问题。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因为丈夫的占有欲和疑妻症在11年的婚姻生活中足足产下了七个孩子,而后对她丈夫展开惩罚的故事。 收录莫泊桑《无益的美》一文的小说集。 “我要向你说的话就是:您的孩子们之中,有一个不是您的。我在上帝的面前向您发誓,这是我对于您,对于您凶恶的男性专制,和对于您罚给我的生育苦役的唯一报复手段。谁是我的情夫呢?您永远不会知道,您可以疑心无论哪一个。您永远不会发现。我并不是为了爱情和愉快把身子许人,是纯然为着报复您。于是这个人,他也使我取得了做母亲的资格。谁是他的孩子?您永远不会知道,我有七个孩子,请您去辨认吧。” “您不觉得那事已经挨够了时候吗?请您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个?我一看见他们,他们一围绕着我的时候,我心中就不得不为疑团所困。请您告诉我是哪一个。” 这一主题不仅存在于金东仁和莫泊桑的作品中,还存在于众多的影视剧里。进化论不只说明了这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也是巧妙表达这一现象的文学作品的成功秘诀。 1.《少年图文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少年图文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宇宙篇”的五个单册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谈起,分别诠释了“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构成物质的元素从哪里来”、“太阳系是由什么构成的”、“地球如何成为生命的基地”。关于生命、人类还有文明的诞生等问题,在后续的书中也会一一解答。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少年图文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