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杂文(最新修订典藏本)/梁实秋雅舍文集

雅舍杂文(最新修订典藏本)/梁实秋雅舍文集
作者: 梁实秋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10
折扣购买: 雅舍杂文(最新修订典藏本)/梁实秋雅舍文集
ISBN: 9787543066793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流行的谬论 有许多俚语俗谚,都是多少年来的经验与智慧累 积锻炼而成的。简单的一句话,好像含着颠扑不破的 真理。所以在言谈之间,常被摭引,有时候比古圣先 贤的嘉言遗训还更亲切动人。由于时代变迁,曩昔的 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为圭臬,有些即使仍在流行,事 实上也已近于谬论。如要举例,信手拈来就有下面几 条: 一、树大自直 一个孩子,缺乏家教,或是父母溺爱,很容易变 成性情乖张,恣肆无礼,稍长也许还会沾染恶习,自 甘堕落。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悲观的 人就要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出息,长大了之后大概是败 家子或社会上的蛀虫。有些人比较乐观(包括大多数 父母在内),另有想法:“没关系,树大自直。”“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不是常有所闻吗? 树大会不会都能自直,我怀疑。山水画里的树很 少是直的,多半是欹里歪斜的,甚或是悬空倒挂的。 “抚孤松而盘桓”,那孤松不歪不斜便很难去抚。景 山上的那棵歪脖树,是天造地设的投缳殉国的装备, 至今也没有直起来。当然,山上的巨木神木都是直挺 挺地矗立着的,一片片的杉木林全是栋梁之材,也没 有一棵是弯曲的。这些树不是长大了才变直,而是生 来就直。堂前栽龙柏,若无木架扶持,早晚会东倒西 歪。 浪子回头的事是有的,但是不多,所以一有这种 事情发生,便被人传诵,算是佳话。浪子而不回头者 则比比皆是,没有人觉得值得齿及。没出息的孩子变 得有出息,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而没出息的孩子 一直没出息到底,则如恒河沙数。 树要修要剪,要扶要培。孩子也是一样。弯了的 树不会自直,放纵坏了的孩子大概也不会自立。西谚 有云:“舍不得用板子,便会纵坏了孩子。”约翰逊 博士不完全反对体罚,孩子的行为若是不正,在他身 上肉厚的地方给几巴掌,他认为是最简捷了当的处理 方法。 二、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晋王猛“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固然是名士风 流,无视权势。可是他的大布褂内长满了体虱(有无 头虱阴虱我们不知道),那分奇痒难熬,就是没有多 少经验的人也能想象得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也自 称“性复多虱,把搔无已”,作为不堪“裹以章服揖 拜上官”的理由之一。若说虱多不痒,天晓得!虱不 生则已,生则繁殖甚速,孵化很快,虱愈多则愈痒, 势必非“倩麻姑痒处搔”不可。 对许多人而言,借贷是寻常事。初次向人告贷, 也许带有几分忸怩,手心朝上,口将言而嗫嚅。既贷 到手,久不能偿,心头不能不感到压力,不愁才怪! 债愈多则压力愈大。债主逼上门来,无辞以对,处境 尴尬,设若遇到索债暴徒,则不免当场挂彩。也许有 人要说,近有以债养债之说,多方接纳,广开债源, 债额愈大,则借贷愈易,于是由小债而变成大债,挹 彼注此,左右逢源,最后由大债而变成呆账,不了了 之。殊不知这种缺德之事也不是人尽能为,其人必长 袖善舞而且寡廉鲜耻,随时担着风险,若说他心里坦 然,无忧无虑,恐亦不然。又有人说,既不能偿,则 走为上计。昔人有“债台高筑”之说,所谓债台即是 逃债之台。如今时代进步,欲逃债可以远走高飞,到 异乡做寓公,不必自己高筑债台,何愁之有?殊不知 人非情急,谁也不愿效狗急之跳墙。身在外邦,也要 藏藏躲躲,见不得人,我猜想他的那种生活也不是一 个愁字了得。 有虱必痒,债多必愁。 三、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有人真相信“天地之大德曰生”,对于一切有情 之伦挣扎于濒死边缘好像视若无睹。人间有无法糊口 者,有生而残障者,有遭逢饥馑、旱涝蝗灾,辗转沟 壑者。他认为不必着慌,“船到桥头自然直”,冥冥 之中似有主宰,到头来大家都有饭吃。即使是一只瞎 家雀也不会活生生地饿死。 谁说的!我在寒冷的北方就不止一次看到家雀从 檐角坠下,显然是饥寒交迫而死的,不过我没有去验 它是否瞎。我记得哈代有一首诗,题曰“提醒者”, 大意是说他在圣诞前夕正在准备过一个快乐的夜晚, 忽见窗外寒枝之上落着一只小鸟,冻得直哆嗦,饿得 啄食一个硬干果,一下子坠下去,像个雪球似的死了 。他叹道,我难得刚要快活一阵,你竟来提醒我生活 的艰难困苦!这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一首小诗 ,他大概不知道我们的那句俗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 雀儿”。麻雀微细不足道,但是看看非洲在旱灾笼罩 之下,多少人都成了饿殍,白骨黄沙,惨不忍睹,是 人谋不臧,还是天降鞠凶?人在情急的时候,无不呼 天抢地,天地会一伸援手吗?有些地方旱魃肆虐,忽 然大雨滂沱,大家额手相庆,感谢上苍,没有想到雨 水滋润了干土,蝗虫的卵得以在地下孵化,不久就构 成了蝗灾。老天爷是何居心? 天生万物,相克相杀,没有地方讲理去,老天爷管不 了许多。 四、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很多人常把这句话 挂在嘴边,未尝不是一句善颂善祷的话,当事人听了 觉得很受用。但是再想一下,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 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天下有这等便宜事? 《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是比较平实的说法。我们国人做事擅长的一手是“ 五分钟热度”,在开始的时候激昂慷慨,铺张扬厉, 好像是要雷厉风行,但是过不了多久,渐渐一切抛在 脑后,虽然口里高唱“贯彻始终”,事实上常是有始 无终。 参加赛跑的人,起步固然要紧,但最后胜利却系于临 终的冲刺。最近看我们的一个球队参加国际比赛,开 始有板有眼,好一阵子一直领先,但是后继无力,终 落惨败。好的开始似乎无关最后的成败。 五、眼不见为净 老早有人劝我别吃烧饼,说烧饼里常夹有老鼠屎 ,我不信。后来我好奇,有一天掰开烧饼看看,赫然 一粒老鼠屎在焉。“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从此 我有了戒心,不敢常吃烧饼。偶然吃一次,必先掰开 仔细看看。 有人笑我过分小心。他的理论是:我们每天吃的 东西种类繁多,焉能一一亲自检视,大致不差也就是 了,眼不见为净。人的肉眼本来所见有限,好多有毒 的或无害的微生物都不是肉眼所能窥察得到的。眼见 的未必净,眼不见的也未必不净。他这种说法好有一 比。现代司法观念之一是:凡嫌犯之未能证实其为有 罪之前,一律假设其为无罪。食物未经化验其为不净 ,似乎也可以认为它是净的。这种说法很危险,如果 轻信眼不见为净,很可能吃下某些东西而受害不浅, 重则致命,轻则缠绵病榻伏枕呻吟。 科学方法建立在几项哲学假设上面,其中之一是 假设物质乃普遍一致。抽样检查之可靠性也是假立其 全部品质都是一样的。我们除了信赖科学检验之外别 无选择。俗话说:“过水为净。”不失为可行,蔬菜 水果之类多洗几遍即可减除其中残留的农药。不过食 物不是都可以水洗的。 “眼不见为净”之说固不可盲从,所谓“不干不 净,吃了没病”之说简直是荒谬。 六、伸手不打笑脸人 笑脸是不常见的。常见的是面皮绷得紧紧的驴脸 、可以刮下一层霜的冷脸、好像才吞了农药下去的苦 脸、睡眠不足的或是劬劳瘏悴的病脸,再不就是满脸 横肉的凶脸。所以我们偶然看见一张笑脸,不由得心 生喜悦。那笑脸也许不是生自内心而自然流露,也许 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强作笑颜。脸不必笑得像一朵花, 只要面部肌肉稍微放松,嘴角稍微咧开一点,就会给 人以相当的舒适感。我一向相信,笑脸是人际关系中 可以通行无阻的安全证。即使人在盛怒之中,摩拳擦 掌,但是不会去打一个笑脸人,他下不去手。 …… P3-6